第114章 甲午战争,被扯掉了最后的遮羞布(2 / 2)

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

清朝并未能从根本上改革国家体制,朝政大权依然紧握在慈禧手中。

这使得彻底革除弊端、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沦为了一场不切实际的空谈。

都说空谈误国,清朝的现实便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政治上的深度腐败、民生的极度困苦、官场中无休止的派系争斗,

以及国防军事纪律的严重废弛,

都使得这个庞大的帝国,沦为被列强随意凌辱的对象。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中日之间的战争,已经如箭在弦,不可避免。”

“在当时的欧美地区,

那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正在逐步向帝国主义转变。

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行动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ZG和朝鲜的帮手;

英国试图利用日本来遏制沙俄在远东的影响力;

而德国和法国则寄望于日本侵华之际,能从中攫取新的利益。

沙俄虽然对ZG东北和朝鲜怀有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西方大国的这种默许和放任,

无疑为日本顺利实施其侵略计划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其实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早已对清朝进行了多次的入侵行动。

最开始,日本对琉球群岛发动武装侵略,

小主,

并以琉球为日本属邦为借口,进一步进攻台湾。

尽管日军在台湾遭遇挫败,

但在美英等国的所谓‘调停’下,

日本不仅向清朝勒索了巨额白银,

还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所谓‘保民义举’。

最终,清廷撤军,日本吞并了琉球。”

“随后,日本又将目光转向清朝的另一个属国——朝鲜。

日本以武力迫使朝鲜打开国门,并签订《江华条约》,

由此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等多项特权,

公然排斥清廷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此后不久,日本出兵朝鲜,与清廷同时介入朝鲜的壬午兵变事件。

尽管清军在此事件中取得胜利,但日本却通过《济物浦条约》获得了在朝鲜派兵和驻军的权利。”

“光绪十年(1884年),

日本又策动朝鲜发生甲申政变,

企图一举驱逐清廷在朝鲜国内的势力。

尽管袁世凯率领清军成功击败了日军,

但日本仍借机与清朝签订《天津会议专条》,

由此取得了在朝鲜与清廷共同行动的权利。

这两个条约的签订,也为后来的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

看到这儿,各朝各代的百姓们都甚是不解。

“为何清朝在明明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却总是要对敌人做出让步呢?”

“就是啊!清朝都打赢了,就不能硬气点儿吗?”

“我看是因为之前被人揍得多了,心中生出了畏惧,变得卑微了吧。”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明明赢了,却跟输了一样……”

“没骨气的玩意儿,也能自称Z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