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类符号有的大有的小,并不一致,这些符号在既不工整也不对称的螺旋线上混杂排列着,看似凌乱,但也隐隐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来。
这个窗口在王栋眼前一闪即灭,并不停留。
这还是净土操作系统头一次给了他反馈,还是个视觉反馈。
王栋扣下扳机,这次被召唤来的仅仅是一把普通的微冲,并没有增速效果。
怎么回事?为什么这次第二阶段没有操作成功?这反馈是在提示操作不成功的原因么?
王栋又试了一次,一样的反馈窗口,一样的反馈内容,一样的不成功。
他更改了初速度增加倍数这个参数值,然后继续进行实验,还是不成功。
但这次反馈窗口中白色区域内显示的符号螺旋有了变化,虽然仍旧由那三种几何符号组成,但符号的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不一样了。
王栋不断地修改规则,不断地尝试,然而也不断地失败。
他发现只要设定的倍数值一样,反馈的符号螺旋就一模一样,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反之倍数值一旦更改,反馈的信息内容也会跟着变化。
小主,
这个符号螺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肯定不是文字,只有三种符号的文字也太难用了吧?
会是一种用特殊方式书写的数字吗?可能性很大,但到底是关于什么的数字?单位又是什么呢?能量么?完成这项操作所需要的能量值?
王栋无法确定,只能换了一个实验内容,这次他尝试的是更改角度,就是让子弹出膛后有个角度偏转。
同样的情况发生了,实验不断地失败,符号螺旋不断地出现。
但每失败一次,王栋就缩小一次偏转角。
终于,当他把偏转角修改为3度以下时,实验获得了成功。
弹窗不再出现,子弹也被成功偏转了。
会不会是错觉?这么小的角度的确无法完全确定。
于是王栋把实验内容修改为“复制加偏转”,复制一颗,并让这颗被复制的子弹偏转一个小于3的角度。
实验结果就被清晰地展示在靶子上了,每次都同时出现了两个弹孔,它们之间的距离也的确在随着所设定的偏转角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之前的不成功并不是因为操作系统不支持这种角度偏转规则,而是对角度大小有一定的限制。
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角度越大需要消耗的能量越大么?
而自动化操作有个能量上限?
王栋越想越不合理,凭什么复制八颗子弹消耗的能量,比偏转角度所需要的还低?
他一筹莫展,满脑袋官司。
这时已经过了午夜时分,他整整忙了一天,为了这次实验他连晚饭都忘了吃,虽然不太饿,但整个人却困得哈欠连连。
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再尝试些什么的王栋,决定先去睡觉。
他把给实验场地照明的灯全部关掉,也不洗漱,直接召唤了一套被褥,就这么直接往上面一躺。
几十把在实验中被召唤来的微冲胡乱地散放在他的身周,他也无心收拾。
人虽然躺在褥子上,但大脑却仍旧在高速运转着。
是不是得先破译符号螺旋中蕴含的信息,才能继续进行实验?
这个难度可不小。
到底是什么人会用这么古怪的书写方式呢?
他从未见过这种信息表达方式,在完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条件下他又该如何着手破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