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辽东风云,走马换将(2 / 2)

袁可立的登莱战区成为明清战争史上唯一主动出击叫战的正面战场。

高第接替孙承宗后,认为关外守不住,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袁崇焕向高第极力争辩,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高第无法强迫袁崇焕,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

天启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率军西渡辽河进攻宁远城。

袁崇焕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

女真军在红夷大炮的轰击下损失惨重。纵横沙场鲜有败绩的努尔哈赤在宁远吃了大亏,战后又被袁崇焕派人嘲讽,内心抑郁成疾。

宁远保卫战胜利后,大明举国欢喜,袁崇焕升任右佥都御史。高第与总兵杨麟被罢免,王之臣和赵率教接任。

小主,

天启6年3月,袁崇焕升任兵部右侍郎兼辽东巡抚。袁崇焕逐渐骄横与满桂不和,满桂被调回朝。经略王之臣奏书请求留住满桂,袁崇焕又因此与王之臣闹不和。朝廷担心影响大事,于是将两人分开,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守关外。

天启6年8月,68岁的努尔哈赤病逝。史学界有很多人认为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所伤,医治无效而死,但却没有具体的依据。

天启7年5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军包围锦州,进攻宁远。无法攻克,伤亡惨重,被迫撤军,史称宁锦大捷。

宁锦之战后,满桂、赵率教等人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袁崇焕被魏忠贤打压,只增加一级官阶,袁崇焕辞官回乡。

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元年(1628年)7月,崇祯与袁崇焕平台召对,袁崇焕宣称五年平辽。

崇祯2年6月,袁崇焕擅自将毛文龙斩杀。

崇祯2年10月,己巳之变皇太极兵临京城。

京师解围后,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以擅杀毛文龙、私通女真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被革职下狱。

崇祯3年8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流放,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关于袁崇焕的历史评价,有人说他是忠臣名将,有人说他是反贼汉奸。

擅杀毛文龙是袁崇焕一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就算毛文龙真的有罪,也应该上报皇帝处理,而不是先斩后奏。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于私,直接导致崇祯皇帝对他开始不信任,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于公,没有了毛文龙在八旗后方牵制,使得八旗无后顾之忧,敢于从蒙古借道,长途奔袭打进关内。导致大明内忧外患,形势进一步恶化。

与女真议和以及与蒙古交易被认为是私通女真,是因为皇太极的反间计和党争的攻讦。这个罪名主要是因为袁崇焕的政治素养不足以支撑他的权位,应对能力有限导致。

袁崇焕不可能通敌卖国,如果袁崇焕是卖国贼和汉奸,以他的权位,可以干出出卖皇帝、出卖大明的惊天大事。

崇祯在不对的时间,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了袁崇焕,让一大批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寒心,开始与崇祯离心离德。

袁崇焕虽死,但其苦练的关宁铁骑犹在。关宁铁骑拥有强悍的机动能力,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战力高于女真六旗,能与女真八旗中护军正面交锋。

关宁铁骑中,祖大寿是辽东地区除了鳌拜外最能打的将领,吴襄的儿子、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与马科都是关宁军的头等勇将。

因为关宁铁骑,祖大寿的地位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以祖大寿、吴襄为首的辽东军阀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