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想好了对策,只躬身道:“神皇英明神武,爱护天下万民,草民敬佩仰慕都来不及,哪里会愚蠢到欺陛下无智?
实因草民的发现虽妙,点子虽好,若无伯乐驾驭,千里马亦不可狂奔。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长安令刘大人,京兆少尹王大人等一干人等,都是陛下的贤臣忠将,代陛下牧民一方,用心体会陛下爱民之苦心,尽职尽责。一旦获知草民之发现,无不亲试以验真伪。验真之后,又极尽其力,推广接种。是以长安平息疫情,近在眼前。他们的功劳才是最大的,请陛下嘉奖他们。”
武则天却笑着对上官婉儿道:“朕只听说有挣功推过的,如今倒第一次见推却功劳的。”
推功就意味着知道轻重取舍,知道轻重取舍,就能被掌控,能被掌控就可放心使用。
陈枫却苦笑道:“没有白云先生等人为小子背书,没有刘、王等诸位大人的支持,小子籍籍无名、人贱言轻,人家凭什么相信我?我又何来功劳?”
直到这时,武则天才点头道:“你说的没错。光靠你自己,立不了这泼天功劳。那朕要嘉奖他们?”
你嘉奖不嘉奖,还要来问我?我说的又能算数?陈枫虽腹诽,但脸上却露出笑来:“有功则赏,天经地义。他们代陛下为官一方,治政有道,陛下理应嘉奖。就如陛下代天治理天下万民,若有功,上天也当嘉奖。”
这句话一出,武后心中一动,只是随后却叹了口气:“可是有些人却说都是朕无德,惹怒了上天,才降下瘟疫。”
古代流行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意与人事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关系。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而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是必然的,人必须顺应天意,否则就会遭受天谴。
这个理论深入人心,自古至今,依旧深刻影响社会。
陈枫却面露疑问:“小子斗胆,敢问陛下太宗皇帝算有德无德?”
居然有人敢问太宗有德无德,这是要作死?
只听周围一片呵斥:“放肆!”“大胆!”.....
就连上官婉儿也是暗暗皱眉:“下车时,我可提醒过你不要乱说话!”
但武后却淡然一笑:“恕你年少无知。太宗之贤,自三皇五帝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陈枫依旧疑问道:“诚如太宗之贤名,以大唐之广阔疆域,就未发生过任何灾疫?”
陈枫作为后世穿越之人,哪里会相信什么天人感应?先不说瘟疫,光是水涝干旱,哪怕是生产力发达的后世,也是常有的现象。
周围又迎来一片呵斥:“侮辱圣君!”“狂悖”“该杀!”......
好一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诚如太宗之贤,不可能各地都风调雨顺、太太平平。那若指责因武后无德,上天才降灾疫,岂不是说太宗时期发生过的灾害,也代表着太宗也无德?
武后却听出陈枫之意了,便向旁边的女官吩咐道:“去史馆,要他们调出记录贞观年间各地发生过天灾人祸的所有卷宗。”
上官婉儿再看向陈枫,若有所思。
武后再回头望着陈枫,虽见面目带伤、相貌丑陋,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便和气道:“他们只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罢了,朕并未当回事。”
既然不当回事,那你巴巴等在这里?陈枫却直接笑道:“英明无过陛下。就算他们说痘疫是天灾是对的,依小子发现的接种避痘之术,即可破之。”
“没错!这小子先否定了天灾与人治的关系,接着又证明了天灾可破。原来自己一直是庸人自扰了!哼,今年以来那些王公朝臣一直在鼓吹痘疫乃上天示警,要朕自省修身,复政于帝,他们真是愚蠢么?他们是别有用心!”
武后难得对一相貌丑陋的人亲切地笑道:“那你说说,朕该如何平息这天下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