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草人置于轻舟之上,模拟出大量士卒假象,于大雾天接近敌营,敌军必定射箭御敌……”
周瑜看着草船借箭策,顿感惊艳。
家在庐江,他最擅长的便是水战,自明白水战主要就是弓箭。
若在大雾天用此计,不仅可以夺其箭矢以为己用,还可挫敌士气,一举两得。
至于中途被发现,敌军会不会恼羞成怒,直接令水军冲锋?
定然不会!
为何?
大雾迷踪,两眼一摸黑,不明敌情,敌军更不敢轻举妄动!
且根据敌人性格,也未尝不可再加个诱敌之计。诱敌来攻,再瓮中捉鳖!
“妙计!妙计啊!”
周瑜大赞,开心的大笑。
他继续翻阅,发现草船借箭策的最后,徐庶写了一行字。
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浓浓的不甘。
只见其上写着:
【此乃妙计,然雾天难觅,风向难寻,且若施计之时,大雾骤散亦或风向骤变,轻舟冒进,只会白白将士卒……吹入虎口也!
本想向主公呈献此计,奈何天资愚钝,天文、地理、于我而言,如同天书……惜哉!痛哉!!!】
周瑜眼神更亮了,徐庶不懂,但是……这些他会啊!
他仰天大笑:
“不知天文、不晓地理、不辩阴阳、不识奇门、不通五行、不懂阵图、不掌兵势,如此也配上阵为将?…….哈哈,庸才耳!”
笑罢,周瑜将手札珍重的塞入怀中。
“呵呵,截敌将之计,夺敌人之江东,蒸……大快人心也!”
……
一个时辰休整很快过去,周瑜立刻率军疾驰,直取盱眙城。
一日过后,23万大军再次兵临城下,趁敌病,要敌命,周瑜即刻率军发起猛攻。
一方攻,一方“顽强”抵抗。
周瑜统军迅疾如风,太快了,徐庶根本来不及组织什么防守,只能以命相搏。
再次鏖战两日。
时至傍晚,夕阳西下。
盱眙城便已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作为文臣的徐庶,都开始套上铠甲,在城上顽强拼杀。
周瑜立于中军战车之上,遥望远处淮河水,再看着城头上杀成血人般的徐庶,眼中满是赞赏:
“此忠烈之士,亦值得钦佩!”
“全军听令!三个城门全部发起猛攻,这个徐庶……抓活的!”
“遵命!”
霎时间。
号角声、战鼓声更加激昂。
大量的袁军,翻上城墙,盱眙城如暴风雨中的一叶孤舟,随时被巨浪吞没。
终于艰难抵抗住一波攻击后。
徐庶看着下方再次袭来的大军,心生绝望,猛然擦了把脸上血水,悲怆大呼:
“啊……庶……愧对主公大恩!”
说着,他埋下头径直撞向城墙,竟然想要以死明志。
“唉,别…..”周瑜一惊。
忽然,一名亲卫将徐庶狠狠抱起,仰天泣泪,嘴巴不断颤动,似在劝说,但距离太远,听不清在说什么。
周瑜刚松口气。
这时,徐庶奋力甩开亲卫,又拔出佩剑,就要横剑自刎。
“何至于此啊!”周瑜痛惜一叹:
“陈诺不懂知人善任,此战之败,非汝之过也!”
幸而又是一名亲卫冲上去,一个掌刀,将徐庶直接击晕。
片刻后,大军如潮水般一波一波的攻入城池。
看着盱眙城上飘扬的袁字大旗,周瑜面色潮红,遥望远处淮河,他激动的闭上双眸,终于还是抑制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淮河,自此为我所据也!”
“将军用兵如神,我等佩服、佩服!”陈兰、雷薄也是非常兴奋,策马上前道:
“大帅,趁我军此时兵锋正盛,不要休息了,直接彻夜渡河,将徐州全部拿下!”
“不可!”周瑜立马抬手制止,道:“将士们连续奔波几百里,必须好好休息一日。
此外,我等此胜,胜在奇袭。
此战过后,当全取广陵,继而挥师南下,直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