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今天父子俩想着出去溜达溜达。
“爹,这水泥路是不是好多了,就算是梅雨天气也不会泥泞。”
“嗯,还是你这小子有办法,不过现在的水泥厂好几家背后都有勋贵的影子啊。”
爷俩坐着马车,看着外面,这应天府主要的官路已经是水泥路了,这玩意造价便宜,而且极易制作。老朱本来想着这个东西只能用于军备,可是产量太大,朱标又在一旁说,所以也就放开了,现在家庭条件好点的,都会在供销社买点水泥,围一围院墙。
应天府的城南、城北,各有一处供销社,里面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柴米油盐,还有农具、水泥等等,城南的主要就是这些水泥、铁具,城北的就是柴米油盐。
每条街道上都有一个报亭,上面有买卖的报纸,还有张贴的报纸。写的也都是一些政务事实,朝廷的利民政策,还有边关打胜仗,或者是哪里受灾了的信息。
“标儿,你说天下富了嘛?”
朱元璋看着百姓一团和气的景象,自己也得意忘形起来,毕竟这样的安稳是自己打出来的。
“爹,要是恭维的话,那就是父皇功绩可传万世,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康....”
“得得得,你小子能不能好好说话?”
朱标还没说完呢,就让老朱给叫停了下来,然后嫌弃的看着这个儿子。
“爹,这不是您让我说的嘛?您不是就想听这些嘛?要不奏章您也看看,大臣们说的比儿子说的漂亮多了。”
的确,这过年了,奏章上都是吉祥话,奉承话。朱标看的都腻了,用词之俗、之艳朱标都不想多看一眼,就连自己的秘书婉儿都不想多读一句。
“老子让你好好说,让你实实际际的说。”
“爹你现在看到的都是虚假繁荣,虽说这应天府的马车多了,百姓的笑也多了,可是这只是应天府啊。”
说着,朱标敲了敲马车,老朱看朱标这个架势就知道,这家伙叫自己出来转只不过是个由头。
城外,一群人还在忙忙碌碌的,可是他们穿着单衣,来回的搬运着木料、石材,甚至在人群中还有妇女和孩童。
还有很多的人在城外盖着房子,老朱父子的豪华马车和这里的景象格格不入。
“标儿,这是?”
老朱不知道城外还有这样的景象,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一脸惊奇的问着朱标。
“爹,这才是真正的大明,这些人都是河南旱灾时一路逃荒至此的难民,还有福建沿海被倭寇毁了家的人们。”
“户部将这个事报上来的时候,儿子就给截下了,告诉大臣先不要和您说。这里大概有3万多百姓,城里也有小部分,还有一些在水泥厂、枪炮局做工。”
“一共有5万多人吧,这里是枪炮局的分局,原先的地方还是太小了,因为还要试枪、试炮,所以离城里远一点。”
朱元璋久久没有说话,他是皇帝,他可以说是千古一帝,可是有的时候这位老者看着庞大的帝国也觉得无力。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清楚,都明白的,就像这件事情,他真的丝毫都不知道。
“那为何有的人还穿着单衣?有的人穿着新棉袄?”
“过冬的衣服正在赶制,只能是赶制一部份,发下去一部份。”
老朱朝着人群走去,步伐比较急促,朱标跟在后头。
“老哥,你是从哪里过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