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待那位考生还想说些什么时,贡院门口搜查胥吏不耐烦的声音响起。
“那边的考生,说你呢,还不上来?!”
于是李凌峰前面的仁兄又一脸尴尬的对着李凌峰二人“嘿嘿”一笑,赶忙转过身走了上去,差点社死当场。
李凌峰:“……”
我怎么觉得这位仁兄有点傻?
何崇焕挑眉:正解。
大夏朝的科考流程差别不大,乡试也是搜查,登记,核对三者无误后由专门的胥吏引路进入贡院,再由主考官一一核对后再进入自己专属的号舍。
只不过“乡试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也就是今日并不会答卷。
而且,与县试府试院试不同,乡试考生入场参加考试期间是不能出号舍的,明文规定“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也就是说,今天进去后,要三日后才能出来,要不是号舍内为每名考生人均配了炭火,李凌峰都要怀疑自己会冻死在号舍内。
主考官孟宪孟大人站在众人考生的前面,拿着名册点名,他的眼睛扫过院中的众人,丝毫不意外的看见了许多熟面孔。
孟大人点了点头,很好,不错,少年人很有锐气,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三天是不是依旧如此意气风发。
要是昨日在南明湖畔吹牛的少年知道,因为自己的大放厥词而得罪孟大人,导致孟大人如他们的心意连夜改题,会不会感动得在号舍内失声痛哭。而其他被牵连的学子,会不会因此问候他们亲娘就不得而知了。
小主,
孟宪心中正得意,在看见李凌峰和何崇焕时眼睛却一亮,面上却不露声色。
可惜了这两位少年也算是不错的,但那这个人不把学问当回事,不把科考当回事,他实在又气不过。
只盼望这二人皆是有真才实学之辈吧,不会被考题难倒,倘若能在此乡试中脱颖而出,倒是可以结交一番。
李凌峰和何崇焕不知道,在他们点完名进入号舍后,主考官已经将二人的名字记在心中了。
李凌峰跟随着胥吏来到自己的号舍,乡试的号舍因为要满足考生“一场三日”的居住需求,比之前的号舍都要大,除了桌案还有睡觉的地方,墙角还有一个小黑桶,供考生如厕用。
除此之外,因为乡试要连考三日的缘故,所以并不严格要求考生必须坐在座位上,但监考只严不松。
等进入号舍后,李凌峰先把自己满满一大包的行李放置好,从里面取出自己考试专用的毡子铺好,就坐了上去。
大夏朝乡试在八月举行,故而又称“秋闱”,也称为“解试”,其在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
乡试中试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而且,凡中试者均可参加下一轮在京越府城举行的会试。
大致上来说,乡试和李凌峰对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认知一般无二,不过李凌峰觉得,乡试才是科举考试真正的分水岭。
如果说县试府试院试参考的大多是少年学子,那么乡试却大有不同,参考之人横跨了各个年龄段,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耄耋之年的老者,皆有应试之人。
科举之路果然艰辛啊。
本场考试要明日早晨才会开考,李凌峰多少有些无聊,吃过午饭后就躺在毡子上考虑蚊香生意的事,他打算等考完试去考察一下市场,如果可行的话就在筑城建立专门生产蚊香的基地。
先生产一批投入市场看看效果,现在正值秋天,秋蚊子又毒又多,想必应该不难卖,如果销量好的话,日后再弄什么花露水,或者香薰,大户人家应该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