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秦朝时期,一天吃两顿,一顿在早上九点,叫朝食,第二顿在下午四点,叫晡食。朝食为主晡食为辅。
到了汉时,不愿意委屈自己脾胃的贵族们已经实行了三餐制,加了一顿夜餐。
等到隋唐时期,经过魏晋南北朝可怕的饮食文化,一日三餐已经成了一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在宇宙中心长安,朝食与晡食之间多了一顿昼食,大约在十二点,也就是正午时分。
当然了,穷人一天吃一顿也是有的,而与贫穷毫无干系的达官显贵们,除了这三顿之外,若是嘴巴馋了,肚子饿了,随时随地再吃些果子,这就叫偏食。
果子其实就是点心、糕点,小日本在唐朝时期崇拜中原文化,日本的文字、建筑、甚至现在他们所说的和果子,不过都是从唐朝学过去的罢了。
民以食为天,身为庖人更是如此,江上弦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一边系围裙,一边招呼徒弟们把晾好的鸭子拿过来,昨儿为了这两只鸭子,三个好徒弟轮流在冰窖里裹着冬日的羊皮袄子,守着冰块和鸭子扇风,也是累的够呛。
可谁让他们是庖人呢!
就连王碗都已经在琢磨,就这么费劲儿做出来的鸭子,得卖多少银钱才划得来了。
“师父,昨儿咱上的浆子还真是...还真是厉害啊!”周英最鸡贼了,他昨个儿守的是第一班,守完就回去一觉睡到大天亮,最惨的就是王碗,他是大师兄,要照顾着师弟们。
昨个儿中间那一班岗是他守着的,守过夜的人都知道,两头的舒服,中间的最遭罪。
小胖子此时两个眼前黑乎乎的,跟熊猫成精似的:“师父,这鸭子还挺熬人。”
“吹了一晚上,这皮瞧着倒是有那么点意思了。”江上弦很满意,伸手在上头捏了捏,感受着触感,大约应当是差不多了。
“行,把土窖烧起来,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烤了再说!”
这个有纪念性的时刻,江上弦自然是要亲自动手示范的,两只鸭子挂进去,刚刚正好能留出足够的空间让热量均匀的在鸭子上烤制。
李雪雁就是在快到晡食的时候来的:“王掌柜,江大娘又搞什么新菜式呢?怎么这味儿我在乐仙楼外头就闻着了?”
说话间,她的鼻子还不停一耸一耸的嗅着,倒是有些像闻到了蚕蛹的金丝熊,想吃,一时找不到地儿。
“李小娘子这鼻子,嘿嘿,是这个!”
王掌柜摇头晃脑的伸出一只手比了个大拇指,佯装神秘的同她说小话:“说是在后头弄什么烤鸭呢,可别说某不告诉你,一共就两只,能拿出来卖的,顶多就一只,你要是不快点儿,可就没了!”
快到午时了,来吃饭的客人都开始慢吞吞的进场了,这味道都快给人香迷糊了,就不许旁的客人问上一嘴?来这儿的那都不是差钱的,人家能光问不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