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刘氏觉得,因为她看不到李修毓考举人的钱,每次领了禄,都是大牛叔家的人去帮忙拎的,带上李父,要不然太重李修毓一点都拿不动。
哪怕把禄兑换成钱,就拿去给李母藏起来了,也没有多少,更是不可能给她看,说是多少两,她哪知道到李修毓给没给李母手,说不定今天给李母收,明天又拿走了。
再说了,李修毓的月禄也就五石,李修毓拿出去的钱,也不止这个粮食兑换出来的钱了。
她可是看不到李毓拿一分钱进来,而且,她还就觉得李修毓假清高,地主送到手上的钱都不要,那些人关李修毓什么事,每年交赋税都习惯了,就当他们继续交赋税得了,结果李修毓假清高,把地主赶走了。
从她的角度就是,李毓不挣钱,还天天花家里的钱,而且这有一大部分是李坚交公的。
刘氏觉得李修毓只会花家里面的钱,然后不停闹分家,加上周绣儿身体不好,李父李母才分家,本来想分家不分屋,两家人还在家里面的青砖瓦房住,但是刘氏不愿意,还继续闹。
-------------------------------------
所以,原主是周夫子看中一个最有出息的学生,更何况周绣儿和原主两人也对眼了。
周夫子之前就了解过李父李母的脾气了,所以才放心自己的女儿周绣儿嫁过去,加上李修毓的性子,周夫子和张老夫子是知道,张老夫子也觉得不错,所以定下这婚事。
李父和李母觉得自己二儿子有功名在身,娶的是夫子的女儿周绣儿,就当众和李坚跟刘氏说了,可惜刘氏不乐意。
不过刘氏不乐意也不关她事,又不让刘氏出钱,这婚还是找人看日子,提亲,请的官媒,保的一生美和,虽然说是给周夫子这边的脸面,但也是给李修毓的体面。
原主娶周氏的时候,刘氏也闹过,觉得李父李母给周氏的聘礼很多,闹得可凶了,逢人就说两老不公平,自己嫁过来才黄豆大点的钱,而周氏嫁过来,阵仗大的很,全村都来吃了酒席,刘氏各种不满。
周夫子怕自己女儿周绣儿过的不好,偶尔给了一些银钱自己女儿周绣儿,反正他是一个鳏(guan)夫,也只有周绣儿这样一个女儿了,不给她?还能给谁?
后来原主也考不上,加上周绣儿身子生下李小莲,身子就熬不住了,后面吃了药也不够用,刘氏不停闹周绣儿,又拿分家威胁,让李母中的钱拿出来,两个儿子就要分得均匀。
原主赶一次考,就花家里的大头,周绣儿也是个病秧子,啥活都干不了,动不动晕倒,买药都花了不少钱,还有那嗷嗷待哺的李小莲,还有那三个混小子,食量比她家的几个胃口大,分肉的时候,男丁吃得最多了。
刘氏觉得不值得,什么笔墨纸砚,动不动就好几两,束修的钱,还有周绣儿、李青洲、李青书、李青钰这些人,又是一笔大花销,她觉得凭什么自己的相公拿回来的钱就要交工?而李修毓还要从公中拿出去?而且每次都是一大笔。
当然这是刘氏觉得,因为她看不到李修毓考举人的钱,每次领了禄,都是大牛叔家的人去帮忙拎的,带上李父,要不然太重李修毓一点都拿不动。
哪怕把禄兑换成钱,就拿去给李母藏起来了,也没有多少,更是不可能给她看,说是多少两,她哪知道到李修毓给没给李母手,说不定今天给李母收,明天又拿走了。
再说了,李修毓的月禄也就五石,李修毓拿出去的钱,也不止这个粮食兑换出来的钱了。
她可是看不到李毓拿一分钱进来,而且,她还就觉得李修毓假清高,地主送到手上的钱都不要,那些人关李修毓什么事,每年交赋税都习惯了,就当他们继续交赋税得了,结果李修毓假清高,把地主赶走了。
从她的角度就是,李毓不挣钱,还天天花家里的钱,而且这有一大部分是李坚交公的。
刘氏觉得李修毓只会花家里面的钱,然后不停闹分家,加上周绣儿身体不好,李父李母才分家,本来想分家不分屋,两家人还在家里面的青砖瓦房住,但是刘氏不愿意,还继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