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敌人势力过为强大,已经断了我们后路。我们可以撤退,但是为了给主力大军打掩护,我们选择继续北上折腾,跟魏军干!
我们这一路,丞相可以放心,会尽量给大军争取时间的,哪怕全军打光,身陷绝境,亦在所不惜。
但是张合已经率军走陇山道过去了,希望丞相速派援军扼守要道,还是那句话——断陇!
此书札之措辞,尽显谨慎之风,对上级汇报,总以最坏设想为基,至于未尽之语,皆因胜算未稳,不敢轻言。
然而,谁能料到这支孤军,攻克蒲津渡、跨越风陵渡,在洛阳平原一通折腾,惊得曹叡下令四方郡县、甚至兖州劲旅入京师勤王。而后,又突破潼关天险,重返关中腹地。如此天马行空的路线,让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折腾,竟然是一支出兵时只有5,000人的偏师做到的。
不过这份耀眼的战报,诸葛亮还没有看到。此时,诸葛亮还在为围困上邽的事情而头疼。此番,郭淮是下了死决心的,甚至都放弃了回洛阳省亲的假期,选择视察陇右,就是为了印制自己对蜀军动向的预判。
而他到了上邽据城而守,想的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然而,郭淮的坚守,确实起到了效果。成功地阻滞了诸葛亮的攻势。由于,此番北伐所带的攻城器械还是不够充裕(相对而言),没有特色的攻城器械,所以在这次攻坚战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诸葛亮亲临前线,亲率精锐进攻,都未能取胜,暂时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无奈之下,只能率军将上邽团团围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在西线上,祁山方向上,攻势已经初见眉目。
祁山堡,这座自然铸就的高台,以其居高临下的地势成为战略要冲。但是,如果想要在此建城,所需石材、木材均需从山脚艰难运送上山,其工程之浩大,难以估量。
因此,魏国明智地于山脚之下构筑了祁山城,作为防御之重镇。
魏军在祁山堡驻军一千人,作为哨探。结果被诸葛亮率三万大军,很快拿下。而祁山剩余的5,000魏国军队,收缩在了祁山城中。
诸葛亮出兵北伐,讲究一个雷霆之势,需要打出司马懿那样的闪电战,才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基于这个考虑,诸葛亮继续率军北上,留下了奋威将军马忠,定远将军吕义统率了一万军,在祁山堡打造了祁山后方大营,用以进攻山下的祁山城。
反正已经拿下了祁山堡,祁山城这股敌人,只需要留下一军,慢慢打就行了。有祁山大营在,便可以保障后方物流的畅通无阻,北伐大军粮草无忧。
此时的祁山城,由魏国大将高刚镇守。高刚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屡次挫败蜀军攻势。但是,祁山城选址的地势并不险要,架不住蜀军接二连三的进攻。
高刚在祁山城的守势已见疲态、城内士兵的斗志也不高昂。更令高刚心灰意冷的是,陇右五郡中,已有三郡归于蜀汉,投降之风吹遍了整个战场。他深知,继续抵抗已是徒劳,更加没有了防守的意愿。
只是,见自己的老伙计游楚还在坚守,但是却跟蜀军定了个城下之盟,约定了投降的条件。
于是,高刚决定调整策略,一边继续组织防御,一边与蜀军展开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