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仪说,我差点封侯了,我还是比较吃惊的。
“丞相一共就定下来两个封侯的名额,而且都是列侯,一个是永昌亭侯,另外一个是关内侯。真是可惜了,本来溢之你年仅二十四就可以拜将封侯,都快赶上霍去病封侯的年龄了。”杨仪说道。
“我岂敢和冠军侯相提并论。”我笑着说道。
— — — — — — — — — — — — —
商鞅变法,为激励将士英勇建功,特设立军功制,在军中设置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其中,彻侯,是位于最高级的第20级。是诸侯王之下,最大的爵位了。汉承秦制,二十等爵制度被两汉继承,但也做了修改。
刘邦在临终之前与众臣杀白马定下的盟誓,“非刘不得称王,非功不能封侯”。从此,汉朝一般情况下不封异姓诸侯王(除了吕氏、王莽、曹操打破了这一规则),因此列侯成为了非刘姓能争取的最高爵位。
所以,长久以来,为将者将“封侯”视为为将生涯的最高荣誉。比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飞将军”李广,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也未曾因功封侯。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到了汉武帝时期,避汉武帝刘彻的“彻”字,因此“彻侯”改为“列侯”。
而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爵位等级第20级的列侯和第19级的关内侯,最高两个级别的爵位从军功爵位中抽调出来,当做一种荣誉称号予以封赏。
事实上,列侯和关内侯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与”,列侯的级别和地位都是要高于关内侯的,两者虽然等级只差一级,名字也只差一格,待遇却悬于云泥之端。
第一个区别是封地。
列侯,都有封地,一般情况下名号就是改位被封侯者的封地名。如赵云的永昌亭侯。
而关内侯这一爵位,虽享有爵位之名,却并不附带封地。其得名缘由可追溯至秦朝时期,当时所谓的王畿,即王朝直接统治的核心区域,大多位于关内。鉴于王畿之地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通常不会将其分封给列侯作为领地。
因此,在秦朝,所有被称为关内侯的爵位持有者,均不拥有实际的封地。当然也不是绝对,有些关内侯还是有特例恩许封地的。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苏武。
而对于那些功勋卓着、声名显赫的非凡人物,仅凭地名作为封号似乎难以匹配其卓越成就与非凡气质。因此,朝廷会特别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名号,以彰显其独一无二之荣耀。
譬如,被誉为“冠军侯”的霍去病,其名号便是对其赫赫战功与非凡勇武的最高赞誉,足见朝廷对其重视与推崇之至。
第二个区别是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