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在东北,皇上娘娘也得睡通铺大火炕(2 / 2)

“盛京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东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雍正听着讲解员说的也仔细看着,可以说保存的很好,在这座现代城市中,这样的建筑屹立百年,连他也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脚下的石砖有的都破损了,可见来参观的人有多少!

“清朝迁都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盛京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过了崇政殿就是后宫。

跟着讲解员走好处就是讲的很细,走了一大半的故宫,清瞳感觉努尔哈赤在她这变得不一样了,清宫剧里的娘娘们也变了!

“我感觉不来盛京皇宫前,大清在我眼中还是有滤镜的,现在看了一圈,整个人脑海中就一个想法,大棉袄配二棉裤!”清瞳说完周围的游客也跟着笑起来。

“要不说呢,以前看清宫剧,那些娘娘们都有独立的院子,在看现在,七个院落围在一起,大家低头抬头见的,这就是个共享院落啊。”清瞳后面的小姐姐也笑着说道。

“这个就是清宁宫了,是正宫娘娘也就是皇后住的地方,周围这一圈都是火炕,这种一圈大炕的布局我们也叫弯子炕。一到冬天整个屋里倒处都是火炕,还是很暖和的。”清瞳听着讲解员说的也看了过去,别说那个垫子躺着应该舒服。

清瞳看着那一个个明黄色的大垫子想着,“看来在东北,皇上娘娘也得睡通铺大火炕啊。”

出了宫殿清瞳看到旁边立着一个杆子,忍不住好奇的问道;“这个是什么,怎么上面还有个碗?瞅着像杂技团顶的那个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竿叫神竿也叫索伦竿,上面的碗是用来放碎肉碎米,然后会有神鸟过去叼啄它,主要是用来祭祀用的,这个就是萨满文化在盛京故宫里比较具象的体现。”清瞳听着讲解员说的想到现在东北的国学文化,应该是也有一部分萨满文化的。

“现在咱们走的这个是西路,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跟着讲解走了一圈,看着没多少,没想到也走了大半天,看完盛京故宫,抛开皇室这一层不讲,这就是东北大院plus版。

雍正跟着走了一圈,透过300年在回头看当时的建筑,属于一个时代的印记就此画上了句号,但是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发展。

“你看完什么感觉?”雍正看向清瞳,其实他挺好奇后世人对这些古建筑、旧时代文化的看法的,毕竟如果没来后世,他对于清瞳来说,也就是一个古人仅此而已。

“盛京故宫给人一种...en...这是皇帝的家的感觉,皇帝下班了就会像普通老大爷们一样盘坐在大炕上,后宫娘娘们会坐在大炕上聊天一遍推着悠车,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这样的房子天然代合一股子质朴的温馨感。”清瞳想了想认真的说道。

雍正看着她笑了起来,听起来确实挺温馨的。

两个人快走到出口的地方看见有很多人排队,雍正好奇的问道;“那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多人?!”

清瞳眯着眼瞅到墙上的两个字,嘴角微抽说道;“五谷轮回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