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稿费对一些作者来说很重要,如果不能够刊登或者晚一个月,对于他来说就得等好久,他们还得指望稿费生活。
四娘道:“陈主编有一个办法能够让这期的稿子都刊印。”
“什么办法?”陈主编问。
“咱们咱们杂志社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副刊,类似一本小册子,里面有一个主题或者版块,这样能够为原有的期刊节省极大的空间,还能够收纳更多优秀的作者进来。”这招在后世的杂志社常用,而眼下东大才刚刚开放,还没有杂志社增加副刊这个说法。
陈主编听到了四娘的建议以后,不由得眼前一亮,他感觉这个主意甚好。巧妙解决了期刊超字数的问题,因为上面没限制增加副刊的事。
四娘接着说:“咱们可以副刊里尝试连载小说,现在市面上很少有连载小说的杂志社,咱们可以在原来杂志群体培养观看小说的群体,日后如果市场前景好,咱们还可以申请单独分离出一个部门,办半月刊或者周刊,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读者黏性。”
陈主编顿时来了兴致,他可是见识过港台小说就是以报纸杂志为媒介连载的,效果非常的好,国内现在还有没有哪家杂志社第一个吃螃蟹,毕竟不晓得群众的反响如何。成功倒还好,失败了很容易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四娘看得出陈主编心中有顾虑,毕竟连载小说的事,杂志社还会尝试过,之前妇女儿童杂志走的都是科普教育一类的,能够刊登四娘文章已经是极大的自我突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主编,我写一部小说,然后在你们杂志社的副刊连载,不占用你们版面。如果有一天火了,你可以单独将小说单独分出去。这样会给咱们杂志社带来全新的收益。让咱们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实四娘就是想写小说了,给自己找了一大堆的理由。
陈主编很认真的考虑一下,眼下四娘人气不错,文笔构思都不错。这件事可操作空间性很大。
“可以,那就麻烦林小姐构思一部符合我们杂志社定位的小说,还有你关于生活的文章有可以继续写。”陈主编决定当那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
一旁的责编王小米都惊呆了,这还是她认识的陈主编吗?居然就这么同意了。他们杂志社马上就要变天了。
“那我先回家构思,写完以后拿给王编辑看。”其实四娘心中已经有了大致方向,眼下国内小说市场的贫瘠,她打算另辟蹊径写一些旁人没有写过的故事。
四娘又给陈主编提了不少先进的意见,比如可以举办文学创作比赛,筛选适合杂志的作者,然后面向全国征稿,或者在杂志里夹带调查问卷,这样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读者群体感受,适时的做出战略性大方向的调整。
陈主编越听越心惊,这四娘比他这个干了二十多年的主编都有经验,怪不得人家是高材生确实思维清奇不同凡响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