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复明军在江西和湖南有那么一笔意外之财,这粮食交易政策就将大明的财政玩崩了!在大明这个只要你想种地就人人有地种的年代,粮食再也不是放在地主土豪家地库里的摆设了,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虽然大明三成的粮税确实很高,但是相比较于鞑清地主那动辄五成的地租,还是已经非常良心的了!更重要的是,在大明,你只需要交三成的粮食,其它没有任何的苛杂税种。
因此大明不仅富了农民,还富了国家,不像鞑清那样富了地主!
但是让国家一味的拿现金买粮食而卖不出去对大明的财政是极具威胁的!但是放任粮食交易,那粮价就将不受控制的暴涨!等官府或军队缺粮了,再想买粮时,到时候的粮价会让官府直接傻眼!
要知道此时的鞑清,已经通货膨胀到一千五百文的铜板都换不到一两银子了!一斤陈米往往需要四五十文铜钱才能买到!在鞑清,还在遭受着地主压榨的佃户每季的收入已经快不够吃饱饭了!
既然如此,朱靖坤决定隔空挽救一下他们。
“传孤旨意,从大明优质商人名单中招标选出五名粮商,财政部的粮食作价两分钱一斤卖给他们,允许他们卖到鞑清,能卖到多少钱,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此意是为打压鞑清的粮价,救助在鞑清受到压迫的汉人百姓,顺带挣点钱,只要大量的粮食进入鞑清,这些地主的粮食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我们要把鞑清的粮食价格给打下来!要给我们的家人和同胞谋福利!
记住,财政部卖出的粮食只收银子或者明元,其余货币一律不收!
其次,调整收粮政策,不同的粮食要以不同的价格收!缺什么就高价收,什么多就低价收!比如产量大不宜储存的红薯,以后就不要收了,谁执意种就自己吃或者自己卖,产量小的小麦就贵一点,产量大的玉米就便宜一点,如果都一个价格收那到时候都去种产量大周期短的玉米了,那以后市场上的面粉不得涨价?
你们好好记住,财政部不仅要管好账,还要调控好市场经济!财政都快要崩了还不知道做出调整,真崩了你们谁担责?谁担得了责?”
财政部的数人被朱靖坤骂的满脸通红,连连跪地认错!
满脸羞愧的曾文定跪着出列说道:“王爷,是老奴无能没有管好财政啊!财政部很多年轻的司长早已提出了问题,是老奴固步自封,不愿改变,以前穷惯了,现在还是总觉得粮食比银子重要,从而造成现在的结果,这都是老奴一人之责啊王爷!
老奴现在老眼昏花,头昏耳塞,已不适合再担任财政部部长之职,请王爷下令,免去老奴部长之职,放老奴回王府伺候王爷啊。”
朱靖坤一脸不悦的道:“曾叔,你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是财政部的奠基者,这财政部部长你不适合谁适合?好了,今天大朝会,不说这个。轮到哪个汇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