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了。过年这几天他们都没什么生意,我那里也一般般。”
“小炒店生意怎么样?”许凡又指了一下广场这里的两家小炒店。
小主,
“不行!老板来开了两天,后面就直接关门回去了,生意最好的是小吃店和小吃摊。
卖猪肺串萝卜块的都比我赚钱。”猛哥酸酸的看向酱爆。
“你看我干啥!市场经济不好,大人手里没钱搓扣肉饭,而且过年过节的,自己家都吃腻了。
换点小吃清清肠胃不好吗。”酱爆怼回去。
“大换洗和整顿的时候到了。
游客和本地村民是有吃饭需求的,农庄价格太高,而且还得一本正经的去你山里吃饭。
不得劲。
小炒菜一个十多二十块钱一分。
小吃吃不饱,汤粉不耐饿。
办法我倒是有一个,就看大家怎么想的。”
猛哥眼睛一亮,立马就从外套的内衬里掏出一沓百元大钞:“这个够吗?”
“哎嘿嘿!有进步了哈。”
许凡乐呵一下没拿钱,然后看向张笙山鸡几人。
张笙心领神会直接就掏兜,然后拿出两沓百元大钞放到桌面。
“我靠!你们随身带过万现金!我尼玛!阿表~等我!我回去拿钱。”山鸡站起身就想往村里跑。
“别想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你没准备好,下次再说。”猛哥一把就把想跑去拿钱的山鸡给拽了回来。
“我靠!表~”
“不急!这个事情你可能真参与不了。
烧烤场白天是没什么生意的,这个地方空出来就太浪费了。
把地方整改出来弄一个开放性厨房。上农家小锅炒菜配合猛哥农庄的特色大菜。
弄一个秤重和按份算钱的快餐店。
单份价格控制在10-20块钱一份,那么大部分村民的午餐晚餐都可能选择在这里就餐。”许凡在网上找出一个自己在浙地吃饭见过的快餐模式。
几个小锅快炒,每一份菜都不多,客人拿餐盘拿个夹子去夹菜,然后秤重,这里面也有单独小分水煮鱼、扣肉、蒸鱼,合适家庭聚餐也合适单人就餐,价格偏小资生活。
猛哥的农庄出餐成本太高了,只有老板才吃的起,但老板也不是天天有空,一个月估计也就一两天有时间,客流不稳定,亏本是正常现象。
几人看完许凡找到的视频资料都没吭声,山鸡酱爆酸酸的靠着椅子抽烟,这活他们真有点参与不进来。
能做这个事情的人就猛哥和张笙,以及许凡。
猛哥有厨艺。
张笙有地盘有钱。
许凡有好菜有好资源。
三人都可以单独撑起这个事情。
“表,这个事情咱们怎么做!”张笙问向许凡,把主导权交给许凡来做。
“猛哥先问的,但你又掏钱了。
阿猛他又不单独问,你听了就是大赚,所以我收了你们两份钱。
这种称重方式的快餐合适在广场这里做。你们两个商量一下怎么合作共赢。
别卷起来大家都亏本。”
“表,你不参股吗?”张笙有点意外。
“不了!这种小钱我看不上了。
你们村里应该有不少上年纪而且做饭不利索的老人吧!”许凡说到一半就不说了。
“呃!有八九个吧!五个五保户,四个家里人在外面上班老人留守在家的,日常就吃点青菜。”猛哥举手列举。
“张家村的风气还算不错!
好几次有人闹事的时候我都看见那有两个老大爷特别激动,他们是五保户吧!”许凡又说一嘴。
“对!一个九叔公,一个十三叔公。”
“你们自己把握吧!我不多说。”许凡把烟摁灭,开始喝茶,不继续说了。
再说就等于指使他们干活,不是他们本心想去做。
以前去一个粤北小镇,那地方有一个很不错的私房菜,老板身家资产过亿那种。
但就是猫在村里开了一家家常菜,客人都是邻里街坊,但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事业,那就是专门给村里不方便生火做饭的老人送餐。
那家伙的气运往到有点刺眼,他儿子在外面做生意跟人发生矛盾,回到村里躲两天。
外地人进来找事,都咋呼起来就被村里的老人一锄头给干翻在地。
不论是猛哥还是张笙,他们的根基点都在张家村,离开张家村就得看他们的命够不够硬。
张笙的话,如果脱离张家村跟村里疏离了,那就会出现跟小孩各去隔壁村挖野菜被蛇咬的遭遇。
许凡现在都算是在点张笙这家伙,分财出来跟村子加深一点羁绊,有气运关联,村子旺他跟着受益。
村子怎么旺?
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无非就是吃喝住的问题。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不是这些老头不努力,而是社会在淘汰他们,种地种菜卖不出价格,一年收入都不够三五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