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破晓之光(1 / 2)

王才子领旨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江南灾区。他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仔细察看灾情,了解百姓疾苦。他发现,由于长期干旱,许多田地已经龟裂,庄稼枯萎,百姓们面黄肌瘦,愁眉不展。

“王大人,您看这可怎么办啊?”一位老农望着干涸的田地,老泪纵横,“今年要是没有收成,我们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

王才子握着老农的手,坚定地说:“老人家,您放心,陛下已经下令调拨国库银两购买良种,还派了水利专家来指导我们抗旱救灾,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在王才子的带领下,百姓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挖沟渠、引水源,学习种植耐旱作物,原本死气沉沉的田地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种。水利专家们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百姓们修建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江南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田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百姓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王才子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与此同时,赵隐士也在为稳定市场秩序而奔波。由于新政推行,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一些商人开始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试图从中牟利。赵隐士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现象,他决定用智慧和勇气,化解这场危机。

他暗中调查,掌握了这些商人的犯罪证据,然后果断出手,将他们一网打尽。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击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保障市场秩序。在赵隐士的努力下,市场逐渐恢复了稳定,百姓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陛下,微臣幸不辱命,市场秩序已经稳定下来。”赵隐士向龙若汇报了情况。

龙若听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知道,这只是改革路上的一小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她看向窗外,只见钱大儒正缓缓走来,他的手中,拿着一卷竹简……

钱大儒步履稳健地走进大殿,向龙若躬身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钱老先生快快请起,”龙若连忙起身,亲自扶起钱大儒,“先生为文化教育改革奔波劳碌,辛苦了。”

钱大儒捋着胡须,微笑着说:“陛下言重了,老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岐的未来。”他顿了顿,将手中的竹简递给龙若,“这是老臣整理的一些关于文化教育改革的建议,请陛下过目。”

龙若接过竹简,认真翻阅起来。钱大儒的建议切实可行,从普及基础教育到培养专业人才,从改革科举制度到鼓励学术创新,每一个方面都考虑周全。

为了更好地推行文化教育改革,钱大儒建议在全国各地举办文化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和官员与百姓面对面交流,解答疑惑,宣传新政。龙若对此表示赞同,并下令拨出专项资金支持。

很快,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各地轮番上演。钱大儒亲自上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百姓们讲解新政的意义和好处,以及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一些思想开明的学者和官员也纷纷加入进来,与百姓们热烈讨论,答疑解惑。

渐渐地,人们对文化教育改革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正当文化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贺考官那边也传来好消息。他经过多方调查取证,终于揪出了暗中阻挠改革的权贵,并掌握了他们贪赃枉法的罪证。

龙若得知后,龙颜大怒,下令将这些蛀虫绳之以法,并将他们的罪行昭告天下。这一举动大快人心,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对龙若的英明果断更加敬佩。

龙若召见了王才子、赵隐士、钱大儒和贺考官,看着眼前这几位为改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肱骨之臣,龙若的嘴角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龙若欣慰地望着眼前的四位肱股之臣,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掩盖不住的喜悦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