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益州官员们十分担心吴关的三万兵马太少,恐怕不能攻克南诏。并且剑南道兵马在数次战争中损失惨重,无法分兵帮助吴关。
官兵在益州休整三日。此时,南诏已经得到了信息。
南诏,太和城。
阁罗凤端坐上首,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唐不断遣兵来攻,如何是好?”
阁罗凤是“云南王”,王位世袭于其父皮逻阁,此时因投靠吐蕃,被吐蕃封为“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
底下众臣纷纷叫嚣道:这一次也是叫他有来无回!李宓不识时务,十万大军尽皆覆灭。而今我南诏兵精城坚,又挟带上次大胜的余威,有何惧哉?
阁罗凤正色道:“听说这次领兵的叫做吴关,曾经在青海湖一带大败吐蕃,此人善于做法,召唤天雷攻击,务须慎重。”
有大臣说道:“此是传言,不足信也!据我们在吐蕃的细作和商人说,坎达布率领的吐蕃精兵恰巧遇到了雪崩,这才全军覆没。否则就算吴关再厉害也不能将七八万吐蕃精兵杀得一个不剩吧?”
众人纷纷附和。
阁罗凤看向一旁的清平官段俭德:“段将军,你以为该如何应对?”
说起这个段俭德,在南诏可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后世子孙建立了大理国,其中有一个皇帝叫段正淳,段正淳的儿子是段和誉,就是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
段俭德在南诏与大唐的战争中一举灭掉了李宓的十万大军,功勋卓着,被封为清平官,相当于宰相。
南诏的清平官有六人,段俭德是“内算官”,威权最重。
段俭德见阁罗凤发问,连忙起身说道:“臣已思索良久,吴关能够大败吐蕃精兵,绝不是侥幸,这次我们必须动员全部力量,做好充足准备!”
同为清平官的董高扬十分不屑道:“段大将军越来越胆小了!”
董高扬是“副内算官”,与段俭德十分不睦,逮着个机会就要嘲讽一番。
段俭德心内气愤,脸上却是不露声色,这正是他的厉害之处。
阁罗凤继续问道:“段将军可有计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段俭德答道:“一是要加固龙首、龙尾两关,在这两个关口囤积重兵。二是要派兵力前出,御敌于国门之外,逐渐消耗敌人。三是要紧急联络吐蕃,请吐蕃出兵,前后夹击大唐官兵。四是要招募全部的青壮年出来作战。五是出动我们的全部战象。”
“出动全部战象?”众人听了都是一惊,因为南诏一共也就一百多头战象,平时很少用于作战。
众人都知道段俭德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非常稳重,往常都是临危不惧,这次竟然主动说要把全部战象推向战场,肯定是觉得遇到了空前的劲敌。
阁罗凤也是一惊,心内忐忑,捋一捋身上的金色虎皮,缓缓说道:“我心内慕唐,总是想与大唐交好,奈何仇怨却越结越深。而今虽然依附吐蕃,但是总有一天南诏还是要归属大唐的!”
南诏毕竟是个小国,夹在吐蕃和大唐之间,左右摇摆。
归顺大唐之时,大唐只是要些钱财赋税,但是归顺吐蕃之后,吐蕃不仅要钱,还要命。每当吐蕃对外战争之时都要求南诏派兵,南诏子弟在战争中死伤无数,南诏百姓苦不堪言。
董高扬闷声说道:“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办法?就算我们现在投降大唐能有什么好结果?”
阁罗凤沉默半天,这才说道:“就按段将军说的去办吧!”
(注:南诏臣子见南诏王时一般自称官职,并不称臣,因为南诏官职比较怪异难记,为避免混乱,按照大唐的习俗来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