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掌柜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语气里充满了兴奋:“小宇,你说的太好了!我决定,把你改良后的那些农具,都放到我的店铺里去卖!相信我,不出十天,肯定给你卖个精光!”
我笑着点点头,这正是我想要的。张掌柜的店铺在镇上颇有名气,覆盖范围也广,通过他的渠道,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些新式农具。
“好!那就拜托张叔了。”我接着说,“不过,咱们可得事先说好分成,我七你三。”
张掌柜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这小子,跟我还玩上心眼了?行,就依你,谁让你小子点子多呢!”
我看着他爽朗的笑容,知道这件事算是成了。第一批改良后的农具很快在张掌柜的店铺里销售一空,不少其他村的村民都慕名而来,指名要买“戴家村的新鲜玩意儿”。
看到这番景象,赵大爷和李二牛兴奋得像个孩子,他们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加班加点地赶制农具,我也没闲着,绘制了更加详细的图纸,教大家如何提高效率和质量。
一时间,戴家村仿佛焕发了新生机,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声笑语,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往日死气沉沉的村庄,因为这一小小的改变,竟然真的开始复苏了。
傍晚,我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看着远处的夕阳,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时,王婆扭着水蛇腰走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笑容,手里还提着一篮子鸡蛋……
“小宇啊,婶子今天可是特意来感谢你的,要不是你,咱们村哪来这么热闹的景象!”王婆满脸堆笑地走到我跟前,放下篮子,拿出一个热乎乎的鸡蛋就要往我手里塞。
我笑着躲开,说道:“王婶,您这是做什么,我不过是出了个主意,大家一起努力才有现在的成果。”
王婆眼珠子一转,凑近我,压低声音说:“小宇,你看婶子家里也缺劳力,要不,让婶子也跟着你一起做这农具生意怎么样?保管不比你张叔那里差!”
我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无非是想从我这分一杯羹。我正色道:“王婶,这农具制作需要人手和技术,咱们村现在人手都不够,实在腾不出人手来帮您。”
王婆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就变了,她皮笑肉不笑地说:“小宇啊,你这就不厚道了,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有钱一起赚嘛!怎么,还怕婶子抢了你的生意不成?”
我看着她变脸比翻书还快的模样,心里冷笑一声,这王婆是什么人我还能不清楚?她无非是看到有利可图,想来分一杯羹,偏偏又好吃懒做,指望她踏踏实实做事,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语气坚定地拒绝道:“王婶,您误会了,我只是觉得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等以后有机会,一定第一个通知您。”
王婆见我油盐不进,悻悻地离开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知道,她不会这么轻易善罢甘休的。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我找到了刘秀才,请他帮忙制定一个详细的商业计划。刘秀才不愧是读书人,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交易流程和公平的价格体系,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从中获益。
几天后,镇上迎来了每月一次的集市,一大早,我和村民们就带着新一批的农具来到了集市上。这一次,我们的摊位前围满了人,其中不乏一些来自其他镇上的商人,他们对我们的新式农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位小哥,你这犁具怎么卖的?好用吗?”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精瘦汉子挤到我面前,上下打量着我。
我一眼就看出,这人八成是同行,来打探消息的。我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大哥,您真是好眼力,我这犁具可是……”
我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大哥,您真是好眼力,我这犁具可是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较之传统犁具省力不说,还能更加精细地耕作土地,提高产量呢!”说着,我示意二牛演示一番。二牛憨厚一笑,熟练地操纵起犁具,只见那犁头仿佛轻而易举地划过地面,留下一道笔直的沟壑,看得周围的人连连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