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味道更好,更多好吃的(2 / 2)

曹操妻妾众多,死前遗命其居于邺县铜雀台,每日供以干肉(脯)与干饭(糒)。

吾婕妤妓人,皆着铜爵台(即铜雀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魏武遗令》

乱世中的五谷,不过是理想环境下的食物,是权贵门阀的“特供食品”,底层百姓,很难享受得到,但士卒却是又不一样,

这几十年的战乱,群雄割据,丁口锐减,十不存一。户口数量萎缩到东汉鼎盛时的四分之一。

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下,人们根本不可能吃得上“放心粮”,遑论五谷。因此便产生了诸多替代品,聊以果腹。

桑葚酸甜多汁,属瓜果类食材。但晒干后的桑葚,亦可略作充饥之用。

袁曹争雄河朔时,均采用桑葚作为预备军粮。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王沈《魏书》

又因为曹操的屯田成果逊于袁绍,故特别仰仗桑葚,甚至不惜为提供“桑葚干儿”的杨沛加官进爵,以作表率。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馀人皆无粮。过新郑,(杨)沛谒见,乃皆进干(桑)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魏略》

彼时晒干的枣子与栗子,也可充当应急食品。与桑葚类似。

有记载者甚多,比如汉献帝逃荒时便以枣、栗为粮。

(献帝)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枣栗为粮。--《后汉书皇后纪》

袁术在淮南骄奢淫逸,每日躲在宫中“啖食膏粱”,士卒则嗷嗷待哺,面有菜色。

(术)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

最终饥饿的淮南将士,不得不自力更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淮南军靠下河捉蛤蜊、下田捉蚂蚱为生,

袁术在寿春,谷石百馀万,载金钱之市求籴,市无米而弃钱去。百姓饥寒,以桑椹、蝗虫为乾饭。--《太平御览》引《吴志》

无论如何,袁术无赖到这个地步,也难怪称帝不足两年便彻底完蛋。确实是失民心者失天下。

乱世中的百姓很难吃得到完整的谷物,只能吃些米糠、麦屑、豆茎甚至桑叶,树皮一类的粗糙食物来果腹。

三国时江夏豪强李通,在饥荒时曾与部下分食糟糠,大得人心。最终兼并周遭大小势力,成了独擅一方的“小霸”。

遭岁大饥,(李)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士)皆争为用,由是盗贼不敢犯。--《魏书李通传》

后世称其作“李通淮汝、臧霸青徐”,由此可见吃到稻米饭都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