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无才无德,立贤不立长(1 / 2)

孙权仿佛沉浸在传来的梵唱之音中,片刻之后方才坚定的开口道:“只要朕做足了准备,必能避免卿所说的这些前代废长立幼之祸事,卿不必再劝了,朕意以决,太子无才无德,朕必废之,以为江东基业之长久!”

支谦的智慧不仅在于通晓汉佛之学,还通晓人心,他明白这只是孙权换太子的一个借口罢了,已不是他所能劝谏的了,只好无奈的道:“陛下圣明。”

在古代,包括君主在内有权有地位的男子拥有妻妾特别多。

因此,绝大多数都会生出一个班以上编制的儿子,极个别的甚至能生出一个加强排来。

儿子太多也是麻烦,因为继承人只能有一个,为了避免出现争夺遗产的内斗,古人发明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第一个儿子(正妻无子的话换庶长子)为约定俗成的法定继承人。

这种制度虽然太过于迂腐顽固,且存在很多弊端,但他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政权的平稳交接,减少内乱出现的概率,中国两千多年基本都在严格遵守这个规则。而把继承权转给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的做法,叫做废长立幼。

纵观历史,君主废长立幼的做法经常会引发宗室之间的内斗,流血牺牲是小事,闹大了国家都会跟着遭殃。

所以,自古以来,有“废长立幼,取祸之道”的警示之言。但凡事都会有例外,历史上也有很多君主不仅废长立幼没有招来祸乱,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孙权想的便是他是极少数的例外。

赵武灵王因为思念死去的爱人吴娃,废了长子赵章,立了吴娃的儿子赵何。

而且做的特别出格,别的君主废长立幼都是废了长子的太子位,立幼子为新太子,他可倒好,废了长子的太子位,直接一步到位立幼子做国君,他自称主父退居二线。

本来都在掌握之中,问题是赵武灵王在带着两个儿子去沙丘宫巡视的时候,看到跪在自己跟小儿子下面,唯唯诺诺的长子赵章时心疼了,觉得自己做的太过分了,长子没犯啥错就这么把他废了。

于是,想到了一个补偿办法,把赵国分为南北两块,南面归小儿子赵何,北面归长子赵章,自己管理两个王。

这算是埋下了祸根,已经做了国君的小儿子和重臣们不同意,便想要先下手为强除掉赵章,结果将赵章逼急了,起兵造反失败,

无奈逃到了赵武灵王的寝宫里,最终的结果是在赵何的授意下,赵章被杀,赵武灵王被兵围三月活活饿死,但立小儿子为王也算是做对了。

反观汉景帝,仅仅因为长子刘荣的母亲栗姬爱吃醋,不够大度就把刘荣的太子位废黜。

刘荣后来因为修建宫殿的事触犯了法律,被当时着名的酷吏郅都抓了。

结果刘荣求见汉景帝被拒,写书信又受阻,走投无路之下居然自杀了。

从事情的过程结果上来看,史学界普遍认为,刘荣是被汉景帝故意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