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嵇康的幸运,焦尾配广陵(1 / 2)

《广陵散》全曲共四十五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看作是异名同曲。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开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里、申诚、顺物、因时、干时)。

正声十八段(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狥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

乱声十段(峻迹、守质、归政、仇毕、终思、同志、用事、辞卿、气衔、微行)。

后序八段(会止息意、意绝、悲志、叹息、长吁、伤感、恨愤、亡计)。

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

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

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

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它是古琴曲中少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可能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

到魏时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广陵散》。

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待母亲去世守孝结束后,替恩人严仲子刺杀韩国宰相侠累的故事。

嵇康毕生独爱《孤馆遇神》、《广陵散》二曲,必择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深衣鹤氅,盥手焚香,方才弹之。

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

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嵇康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一众听者无不动容。

《灵鬼志》里说:“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着黑衣革带,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

中散(嵇康曾任曹魏的中散大夫)心中萧散,了无惧意。

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