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为难,收割百姓的当百大钱(2 / 2)

而刘备铸造当百大钱,即使全用纯铜,利润也是成本的九十多倍。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当百大钱的危害,咱们还是拿一匹蜀锦来举例。

假设一匹蜀锦价值一百枚(为了计算方便,假设为一百钱,事实上可比这要高很多)“重如其文”的五铢钱,那么不管是运到江东还是中原,都能拿回来至少一百枚五铢钱,这一百枚五铢钱可以到江东买鱼到中原买肉,回到西川可以卖到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枚,这多出来的二十到五十枚五铢钱,就是商人的利润。

但是刘备铸造了当百大钱,也就是原本铸造五铢钱所用的四克左右黄铜,上面标注了“大钱当百”,币值一下子就变成了百倍:原本价值一百枚四克铜铸造成的五铢钱的一匹蜀锦,就被刘备用同样只有四克铜的当百大钱买走了,所以刘备用有限的铜钱,买到了无限的物资,这才有了刘备的府库充实和蜀中百姓的家徒四壁。

刘备用四克铜的当百大钱买到了一匹蜀锦,拉到江东和中原,又换回一百二十到一百四五十枚四克铜的五铢钱,然后把这些五铢钱融化后重铸,再去收购蜀中百姓的蜀锦,期间获利多少,读者诸君当然都会计算,如此循环往复,可比织席贩履利润大多了。

这种事情普通老百姓可不可以干呢?当然不行,那是要掉脑袋的,盗铸者杀头,这是汉武帝刘彻定的规矩,但却只能管老百姓而管不了门阀望族:“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刘备和刘巴的币制改革,伤害的只是没有铜钱积蓄的蜀中百姓:门阀望族家里积存了大量铜钱和铜器,随时可以拿出来改铸“当百大钱”,小家小户的老百姓没有隔夜粮也没有隔夜钱,他们是挣一点吃一点,挣来的铜钱又是大家都不愿意要的“当百大钱”——拿到中原买肉江东买鱼,人家只把你的当百大钱当一枚五铢钱计算,也就断绝了蜀中百姓进行跨地贸易的小本经营。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百姓不收当百大钱不行吗?答案还是不行,不但刘备治理下的西川不行,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都不行,因为当时刘备说的话就是圣旨,不听就杀头——刀把子在刘备手里攥着呢。

那么刘备能不能拿着他铸造的当百大钱去曹操和孙权那里买东西呢?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曹操不傻,他知道铜本位破了,他的地位也就动摇了——有那么多眼睛盯着呢。

曹操不傻,孙权更是大大地狡猾,他直接铸造了更大面值的铜钱,如果他按面值收刘备的当百大钱,刘备就得按面值收他的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这回轮到刘备不干了。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曹操孙权可以不收,即使收了也会以百当一,蜀中大户家底殷实,只要愿意就能私铸。坑不了曹操孙权,也坑不了蜀中大户刘备发行的当百大钱坑了谁?

那名管事面带犹豫之色的道:“这……,恐怕不妥吧?”

这时那名宫中的宦官也在店中的伙计将车上的蜀锦搬空后,进了店中笑着对管事道:“汝就给这几位换成金子吧,不必在意那些规矩。”

那店中的管事让人清点好王沈几人从天子那赏赐得来的蜀锦后,便笑吟吟的道:“几位是要以当百大钱(直五百铢)还是以其他货币来结算?”

王沈立刻便皱眉道:“我们不要当百大钱,要金子,这样拿着也方便些。”显然他也是有所耳闻那刘备坑人的当百大钱的,

此时各国争斗既是军事比拼,也是人才竞争,当然也是经济实力的对决,在这一方面,曹操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从孙权袭取荆州擒斩关羽之后,曹家父子基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提到三国经济战,我们不能不细说一下蜀汉的当百大钱和东吴的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

孙权滥发货币,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三国三巨头中,最背信弃义没有底线的就是孙权孙仲谋——曹操有没有设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正史中找不到依据,而孙权盗墓,那可是有史料和实物为证的。

抛开背信弃义的孙权不提,咱们还是来看看一向以仁厚着称的刘备刘玄德,视角就是从一匹蜀锦的旅途看刘备当百大钱:真正吃亏的,为啥是蜀中百姓?

刘备铸造当百大钱,这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另外的记载也印证了这种说法:“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从这些正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取得成都之后,先是纵兵大掠,然后又把刘焉刘璋父子数十年积攒下来的财帛搜刮一空用以赏赐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赵云坚决反对这么做,可能连一个铜板也没分到吧。

经过刘备大手大脚的花费,蜀中府库空了,那个刘巴就出了一个馊主意:“铸造当百大钱,去百姓手中收购物资!”

刘备照着做了,用百分之一的成本,收购了百分之百的货物,老百姓的财富,一夜之间缩水了百分之九十九。

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读者不太理解,这里我们就要看看《史记》《汉书》关于钱币的记载:“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孝文帝之所以取消民间铸钱的禁令,是因为古代实行的是“铜本位”货币政策,铜钱的币值,跟铸钱所用铜的价值基本相等,也就是把铜块标注了价值而已,如果没有标注面值,拿秤称了之后,也可以交换其他货物。

铸钱并不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有个坩埚就行,至于模板,用原有的大钱制作陶范,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盗铸者取利的渠道,就是在铜里面加铅和锡——只要比例得当,劣币的比重也是八点九,就是用阿基米德的办法来检测,也看不出真假。

铸造“重如其文”的劣币,获利是达不到一比一的:即使全用铅锡,那也是有成本的。

而刘备铸造当百大钱,即使全用纯铜,利润也是成本的九十多倍。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当百大钱的危害,咱们还是拿一匹蜀锦来举例。

假设一匹蜀锦价值一百枚(为了计算方便,假设为一百钱,事实上可比这要高很多)“重如其文”的五铢钱,那么不管是运到江东还是中原,都能拿回来至少一百枚五铢钱,这一百枚五铢钱可以到江东买鱼到中原买肉,回到西川可以卖到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枚,这多出来的二十到五十枚五铢钱,就是商人的利润。

但是刘备铸造了当百大钱,也就是原本铸造五铢钱所用的四克左右黄铜,上面标注了“大钱当百”,币值一下子就变成了百倍:原本价值一百枚四克铜铸造成的五铢钱的一匹蜀锦,就被刘备用同样只有四克铜的当百大钱买走了,所以刘备用有限的铜钱,买到了无限的物资,这才有了刘备的府库充实和蜀中百姓的家徒四壁。

刘备用四克铜的当百大钱买到了一匹蜀锦,拉到江东和中原,又换回一百二十到一百四五十枚四克铜的五铢钱,然后把这些五铢钱融化后重铸,再去收购蜀中百姓的蜀锦,期间获利多少,读者诸君当然都会计算,如此循环往复,可比织席贩履利润大多了。

这种事情普通老百姓可不可以干呢?当然不行,那是要掉脑袋的,盗铸者杀头,这是汉武帝刘彻定的规矩,但却只能管老百姓而管不了门阀望族:“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刘备和刘巴的币制改革,伤害的只是没有铜钱积蓄的蜀中百姓:门阀望族家里积存了大量铜钱和铜器,随时可以拿出来改铸“当百大钱”,小家小户的老百姓没有隔夜粮也没有隔夜钱,他们是挣一点吃一点,挣来的铜钱又是大家都不愿意要的“当百大钱”——拿到中原买肉江东买鱼,人家只把你的当百大钱当一枚五铢钱计算,也就断绝了蜀中百姓进行跨地贸易的小本经营。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百姓不收当百大钱不行吗?答案还是不行,不但刘备治理下的西川不行,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都不行,因为当时刘备说的话就是圣旨,不听就杀头——刀把子在刘备手里攥着呢。

那么刘备能不能拿着他铸造的当百大钱去曹操和孙权那里买东西呢?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曹操不傻,他知道铜本位破了,他的地位也就动摇了——有那么多眼睛盯着呢。

曹操不傻,孙权更是大大地狡猾,他直接铸造了更大面值的铜钱,如果他按面值收刘备的当百大钱,刘备就得按面值收他的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这回轮到刘备不干了。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曹操孙权可以不收,即使收了也会以百当一,蜀中大户家底殷实,只要愿意就能私铸。坑不了曹操孙权,也坑不了蜀中大户刘备发行的当百大钱坑了谁?

那名管事面带犹豫之色的道:“这……,恐怕不妥吧?”

这时那名宫中的宦官也在店中的伙计将车上的蜀锦搬空后,进了店中笑着对管事道:“汝就给这几位换成金子吧,不必在意那些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