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清河崔氏,替郭淮肉痛的王经(2 / 2)

清河崔氏的郡望为清河郡,属冀州,东汉时也称清河国、甘陵国,的祖居之地在清河郡下辖的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县南部地区),因此在史书和墓志中,对清河崔氏族人的籍贯多记载为“清河东武城人”,

清河崔氏约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形成,始祖为崔意如长子崔业,但翻遍正史,一直到崔业的十二世孙、汉末三国时期的崔林和他的从兄崔琰才在《三国志》中出现本传,这也是清河崔氏家族被载入正史的首次记录,

而崔林崔琰之后的清河崔氏家族成员的本传和墓志在追溯两汉先祖的记载中,绝大部分也都限定为汉末的崔林、崔琰二人,只有极少部分墓志提到了汉代的崔业,至于崔业至崔林崔琰中间的人物、仕宦则无记载。

其原因就当时来看有两种可能:一种原因可能是在崔林、崔琰之前的清河崔氏家族成员默默无闻,仕宦不显,无所作为,而不齿于将他们载入史册。

另一种原因是清河崔氏在崔林、崔琰之前的资料三国时期已经亡佚了。

至汉朝时清河崔氏已发展为四大重要支系: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恪一支,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景一支,崔业八世孙崔密子崔霸一支,崔业八世孙崔密子崔琰一支。此外,在以上四大支系以外,还存在一些尚未确定来源的零星旁支。

此后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显赫一时的清河崔氏成员,基本上都是这四支的后代子孙。

崔业八世孙崔密一支,崔密有二子:长子崔霸,次子崔琰。这一系大致从崔琰发迹,崔霸一支不太兴旺。

崔琰,字季珪,相貌俊美,生有一部虬髯,很有威望,是东汉冀州名士,曾任曹魏尚书、中尉,为清河崔氏的肇基之人,堪称汉末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

先后在袁绍、曹操两位雄主麾下任职,声誉颇高,如陈寿在《三国志》评论:“崔琰高格最优,鲍勋秉正无亏,而皆不免其身,惜哉!大雅贵“既明且哲”,虞书尚“直而能温”,自非兼才,畴克备诸!”,

又如鱼豢《魏略》载:“明帝时,崔林尝与司空陈群共论冀州人士,称琰为首。”,崔琰赢得了士林美名,他的后人也开始不断出仕中央,

崔琰的从弟崔林,为曹魏四朝辅政大臣,官至司空,封安阳乡侯,开三公封列侯之端,崔林的后裔一度发展极为兴盛,在此时甚至比崔琰那一支还兴盛一些,但在后来却是慢慢不如崔那一支兴盛了,毕竟世上的盛与衰无时无刻的在转换着,但终归亦是他清河崔氏的兴盛。

之前有崔林这样一位清河崔氏的巨擘在后面撑着,让他很快便做到了一郡郡守的位置上,但是现在崔林走了,他的仕途便没有先前那般顺利了,

而他的直属上司郭淮身后太原郭氏便成了他的潜在靠山,只要他投效了郭淮,那说不定郭淮会再在他日后晋升之时起到些作用的,

这一切的前提是郭淮没被贬官,甚至在大魏朝堂坐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但若是郭淮被贬官,那他的仕途也便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些牵连,这是他现在最不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