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事就是说出去,也不会有人说原主做的不对,因为这年头大家对自家的孩子都不一定这么好,更何况是一个关系那么远的表侄女。
但是原主的表侄女也不去往外宣扬,就是在学校的时候跟自己的好姐妹,好兄弟们抱怨自家恶毒的婶婶欺负自己,小孩子哪里懂得分辨善恶呢?于是回家就添油加醋跟家里人说了。
导致原主在村里的名声越来越不好,而且因为大家都是背着原主说的,所以原主都到快死了,才知道这些年自己在村里成了一个斤斤计较,恶毒刻薄的人。
但是这关原主孩子什么事呢?因为原主的丈夫刘树根是一个“老实人”,老实到愿意毫不计较养一个亲戚关系有些远的表侄女。
甚至对这个表侄女好过了自己的孩子,像什么干活都是让自己孩子去干,吃肉都是多给他的表侄女夹,当然这些小事只是让原主委屈,并不至于说害了原主的孩子。
后来原主的表侄女和原主都想去读初中,可是那会可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那会只有小学是义务教育,初中是要收钱的,但是原主家有三个孩子,本来就没多少钱,养两个孩子读初中是肯定不够的。
原主肯定是想要自家女儿去呀,可是那个刘树根知道原主不同意,直接就拿了家里的钱给自己的表侄女交学费。就这样刘胜男读了初中,但是她初中毕业并没有去读大专,而是选择了读高中。
二者有什么区别呢?高中只是一个文凭,而且是要花钱的文凭,而中专不仅有补贴,出来以后还包分配工作。而原主的儿子再过一年也该读初中了,原主想着自家女儿没读到初中就算了,自家儿子总不至于还给刘胜男让路吧?
结果刘树根还真是“老实”到让自己孩子再次给刘胜男让路,又一次先斩后奏,但是就算这样,原主也只是闹了一场就算了,也没有说不让刘胜男继续读下去,按理来说,这样原主也算仁至义尽了。
可是刘胜男却不是这样想的,当她考上了大学,原主想着大学有补贴不需要出什么钱,而且刘家有个大学生以后自己孩子也能跟着沾沾光,也是挺开心的。
结果刘胜男直接就卷了家里的钱跑了,跑就算了,还去外面借了七百块,让原主他们还。
那会五百块对于外出打工的人人来说当然不多了,只要三四个月就可以挣到,但是对于原主这种一家人都是纯种地的人来说,一年收成特别好的话,可能会有五百块收入,要是赶上收成不好可能一点也挣不到,还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再加上家里有三个孩子,尤其是还有一个读书的刘胜男,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存款。
所以这时刘树根这个“老实人”为了不影响上大学的表侄女,当然是认下了这笔账。
原主他们还不上钱,而原主根本就不知道刘胜男的大学在哪,就算知道,家里现在这种情况也拿不出路费去找刘胜男,债主也是个混不吝的,见原主他们还不上钱,就抢了原主女儿回去当媳妇。
原主自然反抗了,可是刘树根为了不影响刘胜男上大学,就和原主离了婚,强行认下了这笔账,把自己女儿嫁了过去。可是这种欠钱,就打砸别人家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家呢?
原主也找过村委会找过警察,说这是强抢民女,可是因为原主丈夫认下了这笔账,也同意了这门婚事,村委会和警察也只能不了了之就这样原主女儿嫁给了一个地痞流氓,每天身上都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后来怀了孕更是被打的一尸两命。
至于原主儿子,在那个流氓来讨债的时候,为了保护原主女儿也被打断了腿,加上没钱治疗,就落下了残疾,刘树根在和原主离婚的时候,也十分“大方”的将这个儿子留给原主养老。
就这样过了有五六年,原主女儿也没了,原主的儿子也因为没有学历没有技能,还是残疾,只能靠种地勉强过活,根本娶不到媳妇,原主自己头发也熬的花白的时候,刘胜男悄悄回来,把刘树根接走去享福了。
刘胜男还托人给原主带了封信,说原主虽然当年对不起自己,但是自己已经原谅她了,因为原主没养过自己,所以自己把表叔刘树根接走去享福了,至于原主,不报复已经是是好的了。
原主当然不服气,可是原主又能做什么呢?她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表侄女在哪,也没有钱没有能力去找自己那个表侄女。只能在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中和自己儿子相依为命的过下去。
原主这次的心愿就是好好爱护自己儿子和女儿,就算不能过得比刘胜男好,至少当刘胜男有书读有肉吃的时候自家孩子也得有书读,有肉吃,至于刘树根,他
其实这些事就是说出去,也不会有人说原主做的不对,因为这年头大家对自家的孩子都不一定这么好,更何况是一个关系那么远的表侄女。
但是原主的表侄女也不去往外宣扬,就是在学校的时候跟自己的好姐妹,好兄弟们抱怨自家恶毒的婶婶欺负自己,小孩子哪里懂得分辨善恶呢?于是回家就添油加醋跟家里人说了。
导致原主在村里的名声越来越不好,而且因为大家都是背着原主说的,所以原主都到快死了,才知道这些年自己在村里成了一个斤斤计较,恶毒刻薄的人。
但是这关原主孩子什么事呢?因为原主的丈夫刘树根是一个“老实人”,老实到愿意毫不计较养一个亲戚关系有些远的表侄女。
甚至对这个表侄女好过了自己的孩子,像什么干活都是让自己孩子去干,吃肉都是多给他的表侄女夹,当然这些小事只是让原主委屈,并不至于说害了原主的孩子。
后来原主的表侄女和原主都想去读初中,可是那会可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那会只有小学是义务教育,初中是要收钱的,但是原主家有三个孩子,本来就没多少钱,养两个孩子读初中是肯定不够的。
原主肯定是想要自家女儿去呀,可是那个刘树根知道原主不同意,直接就拿了家里的钱给自己的表侄女交学费。就这样刘胜男读了初中,但是她初中毕业并没有去读大专,而是选择了读高中。
二者有什么区别呢?高中只是一个文凭,而且是要花钱的文凭,而中专不仅有补贴,出来以后还包分配工作。而原主的儿子再过一年也该读初中了,原主想着自家女儿没读到初中就算了,自家儿子总不至于还给刘胜男让路吧?
结果刘树根还真是“老实”到让自己孩子再次给刘胜男让路,又一次先斩后奏,但是就算这样,原主也只是闹了一场就算了,也没有说不让刘胜男继续读下去,按理来说,这样原主也算仁至义尽了。
可是刘胜男却不是这样想的,当她考上了大学,原主想着大学有补贴不需要出什么钱,而且刘家有个大学生以后自己孩子也能跟着沾沾光,也是挺开心的。
结果刘胜男直接就卷了家里的钱跑了,跑就算了,还去外面借了七百块,让原主他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