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纹枰无算处 (6)(1 / 2)

兴亡云烟事 木石立方 3647 字 1个月前

陆纶道:“那便好,现下你置身事外即可。璧城,你位卑言轻,无论入哪一方都捞不到大好处去,若是事败,便连身家性命也不能保了,不若一步一步做去,终有功成名就之日。你是进士出身,又有战功在身,我朝再无人似你这般文武全才,将来功业必然不可限量,或有出将入相之日也未可知。”

秦玉心下感伤,知陆纶是真心为他着想。他自幼父母双亡,便将陆纶视为父亲一般,是以便不愿这事牵连到陆纶,眼中柔光一闪,却又笑道:“老师看弟子自然诸般都好,便如百年一遇一般。为不损老师识人之明,弟子只有勉力为之了。”

陆纶笑道:“你这顽劣之徒,要你踏实做事,倒似全为了我。便是你名登凌烟阁,为师只怕也早已入土了。”

说笑一阵,陆纶又叹道:“朝纲不振,党争又起。若只是党争也还罢了,只怕争之不得,便要兵谏,甚或逼宫。那时我大郑便要大乱了。想当年我大郑本是天下第一大国,如今国力渐衰,非但无力扩张,北燕、南楚、西蜀、北代反不时侵我国土。四处用兵,本已左右支绌,捉襟见肘,若朝中再乱,只怕便要亡国了。”说罢饮了一杯酒,又接道:“你等军马昨日还都,今日坊间便有传言,说此次北疆之战,我大郑军马共折损七、八万之多,边疆十几处府县遭燕人掳掠,百姓流离失所者二、三十万人之众,而边将却讳败邀功。朝廷虽明知就里,然为粉饰太平,安天下臣民之心,只得暗承其是,反以胜绩论。这等传言若传了开来,我郑国岂有不乱之理?”

秦玉心中震惊,但脸上也只一闪而过,强压语气道:“坊间竟有这等传言?”

陆纶道:“不错,这事街巷之间传得沸沸扬扬,只怕用不几日便全国尽知。到那时,朝廷若不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便当真要天下大乱了。”

秦玉心中如遭雷击,一个念头在心间一闪而过,脸上却不得不保持镇静,强笑道:“老师,这事我最是清楚。此次征战,我军马折损三、四万人,燕人折损也大抵在此数,因此说难分胜负。只因我夺回了安肃,说是胜仗也不为过。至于遭劫掠之府县也只四、五处,百姓流亡人数我虽不知,但绝无二、三十万人之多。这等传言本不值一驳,老师但请安心。”

陆纶叹了一口气道:“传言是否属实已无足轻重,空穴来风,岂为无因,散布这谣言者是何居心,才是该细细思量的。”

秦玉道:“老师说的极是,然老师也不必太过劳心,自有该为此事费心劳神之人,却不是你我师徒。老师若担心朝中有变,不若告假几日,在家中静养,待过了这几日,必然无风无浪,平安顺遂了。”

陆纶笑道:“你也不必宽慰我,我也不必告假。他两派斗得你死我活,又能拿我怎样?我只不参与其中也便罢了。”说罢拾箸夹起一片藕片送入口中,慢慢咀嚼起来。

秦玉心中焦急,只想速速离去。看看天色,大约酉正时分,天还未黑透,此时离去定会惹陆纶疑心,只得安下心来,与陆纶举杯同饮,又道:“老师,这几日只怕都中不得太平,我想调些兵丁来守护老师宅院,但城中金吾卫与梁州府盘查甚严,只怕有些不便,于老师的名声也不大好。老师何不调户部库兵来护住宅子,也不过数日而已。”

陆纶道:“不需你为我担心。调库兵也不是大事,只是若当真有人犯我宅邸,便有这数十库兵,又有何用?若无人来犯,我徒自调兵,反惹人耳目,这又何苦。”

秦玉听陆纶说得有理,便也不再争论,只与陆纶举杯畅饮,聊些朝中秘辛,军中趣事。

看看过了半个时辰,时近戌时,因到戌正时分梁都城便要宵禁,秦玉便起身告辞。陆纶也不留他,因见天色已晚,又得知秦玉是步行而来,便命家人备了一匹马给秦玉骑去。秦玉也不推辞,便辞了陆纶,步出陆府,上马向东城疾驰而去。

此时还未宵禁,街上却也行人稀少,只偶见金吾卫兵士,却也并无盘查。秦玉纵马出了内城丽景门,从旧松桥过了梁水,再顺梁水大街一直向东,大约行了二、三里远,已隐约看到梁都东城墙。

秦玉向北拐进一条巷子,大约又行一箭之地,绕过一眼八角井,便到了一处宅子门前。宅门外挂着一盏灯笼,上书“陈”字。正是陈封宅邸。

秦玉下马上前敲打门环,过了半晌,才有一年老家人提着灯笼出来应门。那家人自是识得秦玉,便引秦玉进了二进院。却见上房三间正房都已黑了灯。

秦玉催那家人速叫陈封起来,老家人无奈,只得入厢房叫醒一十岁左右的小厮。那小厮抹着惺忪睡眼,到上房东窗下叫了几声,那房内烛火才亮了起来。秦玉知道,陈封已与祝氏歇下,然事出紧急,只得冒昧打扰。

又过片刻,正房门打开,陈封只穿小衣,散着头发,赤脚趿鞋走出门来。见了秦玉也不打话,只摆摆手便引秦玉往东耳房书房中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了房,小厮掌上灯烛,陈封对小厮道:“去沏一大壶酽酽的茶来,你便可回去睡了。”

见小厮出了门,陈封才道:“什么事这等急?”他昨日才回都,却不得进城,今日入宫回禀了相公,又见了驾,后晌才回家。本想在家中安稳过一夜,却不想刚刚睡下,便被秦玉扰了,语气中便颇有些愠怒。

秦玉一路赶来心急如焚,已无心与他计较,只道:“只怕太子一党近几日便要起事了。”

陈封一惊,霎时间睡意全消,道:“哦?如何这般说?”

秦玉便将陆纶适才所言尽数说了,只未言及提亲之事。陈封听了已惊得怔住,良久方才猛地一拍额头道:“原来如此。”却又突地顿住。

门外脚步声响起,那小厮提着一个大陶壶进了屋来,为二人斟茶奉上,又将茶壶放于桌上,这才退了出去。

听得脚步声远去,陈封才又接道:“今日当今曾言及本月乃是熊飞军天璇卫当值,下月便是凤翔军千灵卫了,其时我未及细想,如今想来,只怕当今也已料到太子行将动手了。”又将今日面圣之事,捡要紧的一一说了,又道:“今日圣上已将大事重托于我,我却不曾上心,多亏贤弟夤夜来访,才令我如梦初醒。”说着起身深深一揖。

秦玉忙起身拱手还礼道:“兄长说哪里话,你我兄弟,何必拘泥小节。当下要紧之事,便是计议出对策来。只可惜孝正不在此间。”

陆纶道:“那便好,现下你置身事外即可。璧城,你位卑言轻,无论入哪一方都捞不到大好处去,若是事败,便连身家性命也不能保了,不若一步一步做去,终有功成名就之日。你是进士出身,又有战功在身,我朝再无人似你这般文武全才,将来功业必然不可限量,或有出将入相之日也未可知。”

秦玉心下感伤,知陆纶是真心为他着想。他自幼父母双亡,便将陆纶视为父亲一般,是以便不愿这事牵连到陆纶,眼中柔光一闪,却又笑道:“老师看弟子自然诸般都好,便如百年一遇一般。为不损老师识人之明,弟子只有勉力为之了。”

陆纶笑道:“你这顽劣之徒,要你踏实做事,倒似全为了我。便是你名登凌烟阁,为师只怕也早已入土了。”

说笑一阵,陆纶又叹道:“朝纲不振,党争又起。若只是党争也还罢了,只怕争之不得,便要兵谏,甚或逼宫。那时我大郑便要大乱了。想当年我大郑本是天下第一大国,如今国力渐衰,非但无力扩张,北燕、南楚、西蜀、北代反不时侵我国土。四处用兵,本已左右支绌,捉襟见肘,若朝中再乱,只怕便要亡国了。”说罢饮了一杯酒,又接道:“你等军马昨日还都,今日坊间便有传言,说此次北疆之战,我大郑军马共折损七、八万之多,边疆十几处府县遭燕人掳掠,百姓流离失所者二、三十万人之众,而边将却讳败邀功。朝廷虽明知就里,然为粉饰太平,安天下臣民之心,只得暗承其是,反以胜绩论。这等传言若传了开来,我郑国岂有不乱之理?”

秦玉心中震惊,但脸上也只一闪而过,强压语气道:“坊间竟有这等传言?”

陆纶道:“不错,这事街巷之间传得沸沸扬扬,只怕用不几日便全国尽知。到那时,朝廷若不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便当真要天下大乱了。”

秦玉心中如遭雷击,一个念头在心间一闪而过,脸上却不得不保持镇静,强笑道:“老师,这事我最是清楚。此次征战,我军马折损三、四万人,燕人折损也大抵在此数,因此说难分胜负。只因我夺回了安肃,说是胜仗也不为过。至于遭劫掠之府县也只四、五处,百姓流亡人数我虽不知,但绝无二、三十万人之多。这等传言本不值一驳,老师但请安心。”

陆纶叹了一口气道:“传言是否属实已无足轻重,空穴来风,岂为无因,散布这谣言者是何居心,才是该细细思量的。”

秦玉道:“老师说的极是,然老师也不必太过劳心,自有该为此事费心劳神之人,却不是你我师徒。老师若担心朝中有变,不若告假几日,在家中静养,待过了这几日,必然无风无浪,平安顺遂了。”

陆纶笑道:“你也不必宽慰我,我也不必告假。他两派斗得你死我活,又能拿我怎样?我只不参与其中也便罢了。”说罢拾箸夹起一片藕片送入口中,慢慢咀嚼起来。

秦玉心中焦急,只想速速离去。看看天色,大约酉正时分,天还未黑透,此时离去定会惹陆纶疑心,只得安下心来,与陆纶举杯同饮,又道:“老师,这几日只怕都中不得太平,我想调些兵丁来守护老师宅院,但城中金吾卫与梁州府盘查甚严,只怕有些不便,于老师的名声也不大好。老师何不调户部库兵来护住宅子,也不过数日而已。”

陆纶道:“不需你为我担心。调库兵也不是大事,只是若当真有人犯我宅邸,便有这数十库兵,又有何用?若无人来犯,我徒自调兵,反惹人耳目,这又何苦。”

秦玉听陆纶说得有理,便也不再争论,只与陆纶举杯畅饮,聊些朝中秘辛,军中趣事。

看看过了半个时辰,时近戌时,因到戌正时分梁都城便要宵禁,秦玉便起身告辞。陆纶也不留他,因见天色已晚,又得知秦玉是步行而来,便命家人备了一匹马给秦玉骑去。秦玉也不推辞,便辞了陆纶,步出陆府,上马向东城疾驰而去。

此时还未宵禁,街上却也行人稀少,只偶见金吾卫兵士,却也并无盘查。秦玉纵马出了内城丽景门,从旧松桥过了梁水,再顺梁水大街一直向东,大约行了二、三里远,已隐约看到梁都东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