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胡文均等人离去,刘兴东不禁有些后悔。
上次要是直接邀请大汉硅业,说不定就没这么多事了。
主要是刚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大汉硅业是来真的,
刘兴东当初也只是想派人过去探探虚实,
如果真是谎言,就直接把他们戳破了,
也算是利国利民,好事一桩。
而万一大汉是来真的,里面有他的人,也没那么被动……
不过话又说回来,
如果大汉硅业真捏着宝贝,那就算邀请了他们,他们也不见得会来。
申城硅产业的这个技术联盟,说白了就是一群手里的宝贝都已经用完了的人,联合起来继续挖宝。
他们是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的,
至于那些手里还捏着宝贝,只是在等使用时机的那些人,肯定是不可能加入他们的……
-----------------
康驰在家舒舒服服地睡了个午觉后,便走到楼下和老爹唠唠嗑,商量着还有什么年货要买。
“对了,刚刚你睡觉的时候,老范来找你了。”
“老范?村支书范金桂?他找我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他要干嘛,反正这段时间他就跟吃错药了似地,隔三差五就来问你回来没。”
“……”
康驰立马就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果然,就在爷俩还没说上几句话的时候,几辆写着紫云县的公务车,就浩浩荡荡地停在了康驰家门口。
康道明看到眼前这一幕,不由有些懵了,扭头看向康驰:“这都是当官的公车吧?”
康驰点了点头,缓缓地站起了起来。
“他们来我们村干啥?”此时的康道明,还以为领导们是来视察他们村的工作,
他一边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凑了上去,一边巡视着自己院里,看有没有影响村容村貌的垃圾啥的……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群刚从车上下来的领导,似乎全在老范的带领下朝他走了过来。
“这位就是康总的父亲。”
“哎,康老先生好!”
为首的领导听后,立马热情地握住了康道明的手,笑着地说道:“康伯伯,您可真是教子有方,培养了出了康总这么优秀的人才。”
“??!”
这到底啥情况?
康道明就跟宕机了似地,任由领导们握着他的手来回晃动。
领导们一看这康老这表情,就猜到了康驰肯定没把事情告诉家里人,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康驰。
老范见状,连忙向康驰介绍道:“小驰,这位是咱们紫云的黄县长……”
“呃……黄县长您好。”康驰虽然无奈,但也只好挤出一丝笑容,“不知道各位领导这是……?”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过来给康总拜个早年,顺便还有个小小的惊喜。”
黄县长说完,他边边那位看着像秘书的人便立即拿出了一个奖杯递给康驰:“恭喜康总,今年县里十大优秀青年评选,你是第一个被评上的!”
“啊……?”
还有这种事?
我连个申请都没写,你们就给评了?
康驰强笑着接过奖杯,向领导们道了声谢后,便领着他们往屋里坐。
此时的康道明,脑子还是有点没转过来。
看着和领导们寒暄的康驰,他突然感到有点陌生,
这是他儿子?
县里的领导怎么会来找他?
还有那啥十大优秀青年又是什么东西?
见父亲还愣在原地,康驰对领导们赔笑了一声,便走过去扶着康道明,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爸,先一起进去,晚点我再跟你解释。”
康道明点了点头,这才跟着康驰一起进了屋。
领导们其实也没在康驰家呆太久,只是简单地喝了杯茶,和康驰聊了十来分钟就走了。
而谈话内容总结一下就是:
夸康驰是个人才;
夸紫云县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有时间记得多回来紫云看看。
其中第三点,明显是在暗示康驰,以后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记得回家乡搞点投资啥的……
嗯,
其实哪怕他们不说,只要有机会,康驰也会在这边搞事情的……
毕竟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两个老人也都住在这里。
别的不说,
等以后要是造出了直升机,总得先在家附近修个直升机场吧?
总而言之,整个谈话过程还算轻松,至少没有出现道德绑架之类情况。
就是来的时候,阵仗稍微夸张了点……
临走的时候,黄县长还亲切地给康道明,以及同样全程懵逼的李雪梅包了个小红包,增加了点拜早年的仪式感。
目送着车队离开,康驰总算松了口气,
康道明和刘雪梅通过刚才康驰和领导的交谈,也已经隐约听了个大概,
而在康驰拿出手机,又给他们看了华国青年报的那篇文章后,他们才总算彻底明白怎么回事了。
所以……
“咱家小驰还真是个天才?”
虽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但康道明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呃,老爸你别这样,”康驰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也是会骄傲的……”
“……”
李雪梅倒是没想这么多,她只知道自己儿子这是出息了,也有钱了,
以后再也不愁找不着姑娘了!
她笑得嘴都合不拢,对康道明数落道:“瞅瞅你这大惊小怪的样,咱家小驰打小就聪明,那些咱看都看不懂的手机相机啥的,不就早就学会修了吗?”
康道明点了点头,觉得老伴说得好像也有道理。
见康道明没有反驳,李雪梅更得意了,又回头对康驰说道:“你是不知道,去年你三下五除二,就帮大舅和小姨他们修好了手机,到现在他们见了我,还一个劲夸你能干呢。”
啊?
我记得就是调大了手机字体,
清理了一下内存啥的吧……
你们管那叫修手机?
康驰有些无语,
不过两老人的‘无知’,倒也让他不用费尽心思去解释太多,也算是松了口气。
就是事情被这么一闹,这个年怕是过得不安心了……
果然,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