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别说。
他现在的处境和位置,以及所面临的复杂局势,与当年父皇李世民登基前倒很有几分相似。
彼时的父皇李世民,也是祖父李渊众多的儿子中,最会带兵打仗,手下能臣良将最多的一个。
如今他身处北疆,手里也拥有众多兵马,同样战功赫赫,又有两个兄弟在一旁掣肘。
而马周,王玄策无疑就是自己身边最得力的智囊,恰似当年房杜之于父皇。
就在李恪思绪纷飞之际,马周接来的声音,再次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马周身上。
“首先,但凡我们入场,不管是功劳是大是小,在名义上就是打着为朝廷分忧、抗击突厥的旗号。
“可以光明正大地派兵遣将不说,这样的行为,还会让朝廷看到殿下的忠心与担当,也能名正言顺地调用咱们燕王府的力量。”
“其中,就包括那些藏在勾注山的精锐骑兵。”
“只是这样,不也暴露出我们亲事府,兵员严重超标,还有隐藏兵力一事?”
李恪闻言,打断了马周的话,不解的问道。
听到李恪的质疑,马周却丝毫不慌,面色镇定,脸上甚至带着一丝丝胸有成竹的笑意。
他微微拱了拱手,不紧不慢地回应道。
“殿下勿忧,刚才不是说了吗?只要我们入场,就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操作。”
“当然了,也不是带着燕王卫上了战场,就连突厥人的面都没有看到,就立马把勾注山上的骑兵,一股脑的全派出去,咱们得有策略,得步步为营。”
马周微微眯起双眼,眼睛里面全是智慧的光芒。
“出征后,咱们尽量先找到一些突厥部落,或者说小股的突厥军队,将其击败之后,咱们对外宣称,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一些对大唐心怀向往、自愿投诚的突厥士兵和牧民,收入到燕王卫。”
说到这里,李恪就看到马周脸上的兴奋之情愈发浓烈。
显然,是对自身的谋划极有信心。
“如此一来,咱们不仅能将勾注山的精锐骑兵悄无声息地融入其中,还能给朝廷一个合理解释。毕竟,收编投诚者是战场上常见的事,旁人不会多加怀疑。”
就算是后面人数多了一些,但他们知道,这时为了应对北疆战事最紧迫时,扩充的兵力。
朝廷和那些公卿,想必也只是心中略有疑虑,却难以公然指责。
毕竟北疆战事吃紧,形势瞬息万变,多一分兵力便多一分胜算,收编投诚者扩充队伍,在战时也算合情合理之举。
并且,咱们在向朝廷呈送的战报中,会详细记录每一场战斗的过程、斩获,着重突出事情是在大家的视线内发生的。
如此一来,即便有人心存疑虑,在光明正大实打实的台面上,那些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马周目光炯炯,显然对整个计划已深思熟虑。
听完马周的整个计划,李恪也不得不惊叹于马周的智慧。
此计环环相扣,既顾及了朝廷方面的猜忌,又能充分将燕王府隐藏兵力的这个隐患消散于无形之间。
能为李恪谋得军功,又能帮李靖节度的十万大军,添加助力。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顺势而为,不显突兀,就算是跟李恪不对付的人来看。
燕王李恪此举,也是为了大唐社稷,毫无私心可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