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旁的李恪,听到马周以及这次带来的俘虏,全部都是牧民之后,也是有一些诧异。
因为这时候的大唐,已经自诩中原正统。
在这样的对外战争中,一般不会对普通牧民大动干戈,除非事出有因。
如此想着,他便用眼神催促马周,快继续往下说。
马周心领神会,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再加上,苏定方苏将军来的时候,脸上并无太多的喜悦之情,臣和王参军大胆推测,李靖将军那边的战事并不顺利,应当是还没有找到突厥人的驻地,或者说有生力量。”
李恪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示意马周继续。
马周见状,进一步阐述道:“殿下应当知道,除了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和胡国公秦叔宝的金河道,以及任城郡王李道宗和甘州刺史张宝相的大同道两路大军。”
“其余四路大军,因为离得相对较近,都是相互配合,互为犄角。”
“更因为所有大军皆受李靖节度的原因,几乎是以定襄道为核心,定点散开,对突厥形成包围之势。但如今对突厥的战事一时没有进展。”
“朝廷更是因为灾情的原因,缺粮严重,要不然,也不会接受我们以粮换人的办法。”
“金河道和大同道那边离着长安较近,水路也比较发达。朝廷还能顾及到。”
“但是,这边的六路大军,虽说朝廷也有运粮,但是路长粮少,大部分还要靠我们周转一下,可如今讨伐大军十余万张嘴,人吃马嚼,就算是朝廷怕是也有些压力。”
"而这些压力,最后都会压在李靖老将军那里。当然,若是国力强盛、粮草充沛,毫无后顾之忧,大军在外耗着也就耗着,只管奋勇杀敌便是。可眼下这局面,便是李老将军怕是有些急着上火。”
“所以,你的意思是?”
李恪听完马周的一番话,尽管心中已经有所明悟。
但视线依旧投向马周。似要从其回答中,确认自己的猜测。
马周右握拳,打在手掌上,脸色潮红,一脸兴奋道。
“殿下,臣以为,苏将军此番借着牧民俘虏前来换粮的借口,前来寻找殿下,很有可能是想让殿下带兵出征。”
说到这,马周带着自豪的语气说道。
“毕竟,从殿下来到这大唐北疆开始,就一直压着突厥打,让突厥损兵折将,更是亲自带兵进入草原,加上手底下,有很大一部分从草原各部落收拢而来,知晓草原情况的精锐骑兵,配合殿下的谋略。”
说到这,马周目露精光的看着李恪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
“殿下,就成为了李靖老将军眼中,很有可能打破目前局势的一股力量。”
对于马周的推测,李恪丝毫不怀疑他的正确性。
只是,让李恪有些意外的是,马周的态度。
他似乎十分热忱自己介入到这次对突厥大战之中。
想到这,李恪微微眯起双眸,手指轻轻叩击着扶手,沉思片刻后开口。
“马长史,你对此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