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说是晾晒粮食的广场。
其实,就是一大块平地,弄起来也简单。
只需要将泥土修理平整,再夯实,就算是初步完工了。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
又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
在全村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工程进展颇为迅速。
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个用于晾晒粮食的广场就已经雏形初现。
这宁北村的村长一见状,顿时喜形于色,笑的嘴角都咧到后脑勺了。
下一刻,除了高兴和自豪之外。
就是感到组织这样的机会,不容易,何不趁热打铁,将诸如磨坊、水井这样村中还没有的设施也一并推进了呢?
于是,就有了先前开场的那一幕。
而这个被称为“俊后生”,干活却不太被认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燕王李恪阁下。
在拉着小二来福,前来帮扶后。
两个人一连忙后了好几天,终于是将徐根生家的院子和篱笆建好了。
随着临近年关,在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的时间段。
一时间,徐根生家也没有什么紧要的农活了,日子倒是难得空闲了下来。
突然间,听到村子里要建晒粮食的广场。
李恪和小二来福霎时来了兴趣,央求着徐根生带上他们俩。
对于李恪和来福这个几乎都不能称为请求的请求,徐根生自是不无应允。
这不,在修建好晒粮用的广场后,李恪又不知疲倦的来帮忙建造磨坊来了。
相比较较为富裕的家庭和王侯商贾,这时候的普通家庭,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土坯混合着茅草搭建而成。
墙体,则是用夯实的土坯层层垒砌而成。
而现在,李恪手上所做的步骤,就是制造土坯,也就是土砖。
这种土砖,在制造的过程中,会往里面添加一些稻草。
此时,李恪站在和泥的模具旁,挽着袖子,蹲在地上,双手用力地搅拌着泥土与稻草的混合物。
这时候的天气,已经微微有些寒意。
李恪却穿着单衣,额头上却沁出细密的汗珠,浑然不觉寒冷。
满心都扑在这土坯的制作上,动作虽稍显生疏,但却格外认真。
只不过,认真归认真,土坯中添置的稻草,长短不一,有的太长,搅拌时缠在手上,有的又太短,几乎起不到作用。
看得一旁的老工匠都忍不住开口,将经验不足的李恪,说上了两句。
“哈哈哈哈哈......”
听见一直在他眼中无所不能的东家,此刻被老工匠念叨,小二来福忍不住笑出了声。
但他又怕李恪恼了,忙用手捂住嘴巴,憋得脸通红,眼睛却还亮晶晶地盯着他们。
李恪倒也不气,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朝老工匠拱手笑道。
“师傅,没想到这看着简单的制作土砖,还有这么多门道,是我疏忽了,您多担待,还望您不吝赐教,这稻草究竟该咋摆弄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