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还不够锋利(1 / 2)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抵达京城后,江景辰第一时间入宫复命,依着预先准备好的言词将淮南道一行所发生的诸多事宜赘述一二。

圣上一言不发,端坐上首,目光中透露着浓浓的审视。

甘露殿内一片死寂,在旁伺候的内侍官深埋着脑袋,就连张甲臣这般近臣也不敢有多余动作。

良久之后。

圣上收回目光,缓缓开口道:“江景辰,你可知罪?”

身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朝代,江景辰十分清楚这句话的份量,未敢多做迟疑,当即回应道:“微臣愚钝,不知所犯何罪。”

圣上拿起龙案之上一叠奏折随手扔下,沉声道:“自己看。”

奏折共有七本,每一本上都详细记录了淮南道所发生的诸多事件。

大到斩杀淮南道官员,小到坊间百姓议论,可谓是事无巨细。

尽管早有准备,可当江景辰翻看完七本奏折之后,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

奏折所记录诸事皆有据可查,与他方才所说大径相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所表述的主旨南辕北辙。

江景辰所奏,乃是以“为民除害”为核心主旨。

而那七本奏折所表达之事,则是以“一己之私”为出发点。

以斩杀官员为例,江景辰所呈交的证据,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所得出的都只有一个结论:淮南道百姓之苦皆因当地官员不作为,其罪当诛,死不足惜。

即便是最严苛的御史,也无法从江景辰所呈交的证据上找出丝毫纰漏。

同样一件事,圣上所收到的奏折上却是着重表达江景辰滥用职权排除异己,为一己之私不惜斩杀淮南道近半数官员。

武将杀人用刀,文官杀人用笔。

江景辰深知笔锋之利,却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切身体会。

是谁?

奏折上未有署名,也不曾发现特殊印记。

仓促之间,他只能尽最大程度的将字迹刻进脑海。

何为一己之私?

何为排除异己?

江景辰明白圣上此刻正等一个解释,在合上奏折的一瞬间,开口道:“于微臣而言,淮南道水患久治不愈,其症在于当地官员。”

圣上目光清冷,未置一词。

江景辰心思急转,继续说道:“事物皆有正反两面,微臣诛杀淮南道诸多官员,于百姓乃是大幸之事,这便是正面。”

圣上轻捻腰间玉佩,漫不经心询问道:“言下之意,朕所见皆为反面?”

江景辰将面前的奏折叠放整齐,眼眸低垂,恭声回应道:“微臣斩杀淮南道官员乃是事实。”

圣上没等到下文,不禁追问道:“而后呢?”

江景辰挺直了脊背,目光坚毅,回答道:“没有而后。”

圣上略显诧异,换作任何一个臣子,此刻都会急于解释,恨不得将天说破,好换取一次申辩之机。

可偏偏是江景辰,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语,之后便不再多做言语。

“若无话可说,那便是认罪了?”

“回禀圣上,微臣不知所犯何罪。”

“大胆,竟敢戏弄朕。”

圣上拍案,脸上虽是怒容,却听不出几分怒意。

江景辰不卑不亢,行礼道了声:“微臣不敢。”

紧跟着又道:“这几份奏折上并未说明淮南道水患严重到何种地步,想来圣上对此并不知情。”

圣上蹙眉,冷哼道:“你是在暗指朕不知百姓疾苦?”

江景辰不懂权御之术,只明白一件事情: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坚守,也就是所谓的风骨。

在大周最尊贵、最有权势的天子面前,越是软弱的臣子,越是会被认为无能,也越是会被看轻。

此时此刻,淮南道诸事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有的只是立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