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美丽的景色(2 / 2)

忽然,一阵细微而奇异的声响从窗外传来,他侧耳细听,竟是那老驴在低声细语,仿佛在与谁交谈。

小主,

李慕心中大骇,自古以来,牲畜岂能言语?

莫非是遇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门外传来老道士清风那熟悉而坚定的声音:“何方妖孽,胆敢在此放肆!”话音未落,清风道士已手持拂尘,飘然而至,拂尘轻挥,金光大盛,瞬间将那股黑气击散。

黑袍道士见状,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化作一缕青烟,逃之夭夭。

清风道士收势而立,目光温和地望向床下的李慕,微微一笑:“李公子,出来吧,危险已过。”

李慕从床下爬出,衣衫尽湿,脸色苍白,连声道谢。

清风道士扶起他,解释道:“此地本是本门祖师爷修行之地,后因战乱荒废,不料竟有妖邪趁机占据。

今夜若非公子机敏,恐有大祸。

不过,公子能听见驴子说话,亦是奇缘,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番交谈后,李慕对道教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清风道士的修为敬佩不已。

次日清晨,两人一同为道观做了些修缮工作,李慕更是在清风道士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道法,以作防身之用。

临别之际,清风道士赠予李慕一枚刻有符咒的玉佩,言道:“此玉可保公子一路平安,望公子他日高中,勿忘初心,造福苍生。”李慕白接过玉佩,感激涕零,拜别清风道士,重新踏上赶考之路。

沿途所见,皆是人间百态,有农夫辛勤耕耘,也有商旅匆匆赶路,更有那山野间的樵夫,哼着不知名的小调,生活虽苦,却也乐在其中。

李慕心中暗自思量,这科举之路,不正如这漫长的旅途吗?

需得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

转眼间,京城已近在咫尺。

那高耸的城墙,繁华的街市,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古都的辉煌与沧桑。

李慕站在城门外,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至关重要,不仅关乎个人的前程,更承载着家族的希望。

入城之后,李慕直奔考场而去。

考场之内,气氛凝重,考生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是自己的一个契机。

于是,他鼓起勇气,上前与那几人攀谈起来。

一番交谈之下,他不仅得知了更多关于这位年轻官员的事迹,还意外地获得了引荐的机会。

几日后,李慕在一位老友的引荐下,终于见到了那位年轻官员。

官员见他气质不凡,谈吐有度,又得知他与清风道士的渊源,便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一番长谈之后,官员更是对李慕的才学与人品赞不绝口,当即表示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会想起那段在清风观的奇遇,以及那位给予他无限启迪与帮助的清风道士。

他深知,正是那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事中保持本心,如何在权力与诱惑面前坚守底线。

最终,李慕在晚年之时,选择辞官归隐,回到了那个曾经给予他无数回忆的清风观。

他在那里重修庙宇,广结善缘,将自己的一生所学与经验传授给后来的学子与信徒们。

他深知,一旦踏入这趟浑水,便再难抽身而退。

但转念一想,自己身为读书人,又曾为官一方,岂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危难而不顾?

于是,他毅然决定,再次踏上征途,为正义而战。

臣良将。

而李慕,也因此在朝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

然而,对于李慕来说,这一切的荣耀与光环,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他深知,真正的胜利,不是权力的争夺,而是人心的向背。

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国泰民安、风清气正的盛世。

于是,在权臣倒台之后,李慕并没有选择留在朝中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再次向皇帝请辞,希望能够回到清风观,继续他的修行与教化之路。

皇帝感念他的忠诚与贡献,便赐他黄金千两,良田百顷,以作奖赏。

但李慕却婉言谢绝,只愿带着一身清风,回归自然。

回到清风观,李慕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他继续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每天除了修行与劳作之外,还会抽出时间,为前来求学的年轻人讲解经书,传授学问。

他的名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传越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与信徒前来拜访。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慕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但他那双眼睛,却依然闪烁着智慧与光芒。

每当有人问他,为何能够在官场与修行之间游刃有余时,他总会微笑着回答:“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但真正的演技,不是伪装与欺骗,而是内心的真诚与坚定。

只要心中有道,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就这样,李慕在清风观中度过了他的余生。

他用自己的行动与智慧,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者,什么是真正的忠臣良将。

而他与清风观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口中传唱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真理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