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如意把小郡王之前培训过的这些唱曲人员,全部聚在了一起,开始教他们唱歌。就教她会唱的,而且觉得不错,传唱度高的歌曲,尤其是古风类的。
曲子的话,就由专业的人来谱了。
当然里面的有些歌词,沈如意把忌讳或者不合适出现的个别词,给改了改,让它更符合这个时代。
先教会大家唱曲,主要学调子,有能力的或者文采好的人,完全可以自己作词,把它二次创作填词嘛,这个是无所谓的。
唱它,一为娱乐,二为用歌曲的方式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说白了,她就是想控制某些方面的言论和风向标,为她自己所用。
西北有战事,所以《精忠报国》这首歌曲就特别应景,引导大家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血脉的觉醒。
选了几个声线特别适合唱这首歌曲的人,让他们加强训练,再配上鼓乐,就当是为奋斗在一线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她不能参战,但可能引导舆论,让老百姓重新认识这些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士们的伟大之所在。
还要引导舆论,让人们学着去尊重这些将士们的妻子儿女和父母,明白他们的不容易和伟大,而不是去欺负他们。
《十五的月亮》也很应景,沈如意也给大家教了,必须把这首歌也传唱的家喻户晓。
可不兴边疆的战士们在浴血奋战,被保护的这些人却在歌舞升平的吃喝玩乐。得让他们知道,自个的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别人替大家在负重前行,是别人用命和鲜血换来的。
大家该感恩,该珍惜。
想到这里,沈如意找了王老先生,让写两篇专门来描写边疆战事的檄文,必须传达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让大家都聚焦和关注这事,看能不能搞到一些捐款和物资,来提高这些战士的生活水平。
她努力种田养活这些军队没问题,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想办法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形成习惯记忆烙印,让他们具备自造血功能。
希望他们终有一天,每当有战事发生的时候他们自个能有意识的,自发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做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总不能让这些将士们在挨饿的情况下打仗吧,等夏天过去,天也该转凉了,他们是不是该加衣了。
之前国库一直是空虚的状态,猜也能猜到,他们日子过的应该极度艰难。
教唱的中途,沈如意找了王老先生,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先生立马同意了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啊,也是他的荣幸。能为这些将士们做点什么,他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