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受禅让曹丕篡汉(1 / 2)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等成都可以大规模生产纸张、印刷书册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向东吴、曹魏境内输送;如此以来,东吴、曹魏境内的寒门就有了不依附世家大户就能获取知识的渠道,这样他们必然会同世家大户产生冲突。

东吴、曹魏境内还是以世家大户为主,而蜀中的政治势力则可划分为三部分,很早就跟随刘备的北方寒门,关张二人自不必说,一个是屠夫、一个是卖枣子的,都不是大户人家,赵云也不过是下层武士,简雍孙乾等人俱是寒门出身,糜竺糜芳兄弟虽然广有财货,却也只是一介豪商而已,比不上卫家陆家。

然后是荆州士族,比如徐庶、庞统、诸葛亮以及刘巴等人,但刘备得到他们的信赖可比得到简雍孙乾等人困难多了,三顾茅庐想表现的可不仅仅是刘备求贤若渴;荆州士族大多都看不上刘备,故而在刘表故去之后大多数都投靠了曹操。

最后是蜀中的本土豪强,例如张松、严颜等人,法正虽然是扶风人,但也可以算作这一波,另外还有巴郡太守张裔等等。

纵观这三路人马,世家大户并不是主流,所以他们会欣喜于造纸术、印刷术的盛行,以及知识的传播;而世家大户占据主流的东吴和曹魏就不一样了,今年陈群推出的九品中正制才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九品中正制在后世饱受骂名,但从现在的形势而言,却也不能说都是错的,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人才的选拔角度而言,如今世家大户垄断了知识,也的确比寒门更容易培养出人才来;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确实能垄断知识,在依靠借书抄书传播知识的年代,他们或许还能做到,可到了印刷术盛行之后,他们就做不到了。

到那个时候,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在知识上能够和世家大户一较高下,他们还愿意位居其下么?想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思虑深远,等他想到这一层之后既忧且喜,忧的是他所出身的琅琊诸葛氏恐怕很难延续兴盛了,喜悦的则是有了这项技术,就能为蜀中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来,还能扰乱东吴、曹操境内的局面,如此以来蜀中一统天下的机会就大了。

都说诸葛亮处理政务不厌繁琐,大小事务都要经手,是生生被耗死的;于是就有人因此将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罪名丢到了诸葛亮头上,说正是因为他不肯放权,才导致蜀国难以培养出人才来。

但从诸葛亮重视姜维的情况就能看出,他并不是不重视人才;只是蜀汉地处偏僻,没办法像东吴、曹魏那般有世家大族可以源源不断提供人才罢了,既然没有足够的人才,那可不就只能诸葛亮多多操劳了。

“亮这就奏明主公,请求主公在成都择址兴建工坊,造纸印书,广发天下!哦,尚需号召蜀中大族献出藏书,以供匠人雕刻印版。”诸葛亮说道,如今想要印书可不是光有纸张和雕版、墨水就行了的,你还得有原版书才行。

“若是他们愿意献出自然好,若是不愿也勿用着急,在下倒也读过些经史,丞相想印什么我去默出来便可,只要不是连山归藏、八索九丘之类,大多数经史在下倒还勉强能记起。”沈隆淡淡地说道。

以王安石的记忆力,对大多数经典经史都能倒背如流,就算有王安石没看过的,沈隆空间里还装着台平板电脑呢,那里面可是从国家数字图书馆古籍资料库里下载了大量的影印本,只要是流传后世的经典,什么找不到?

诸葛亮可是被沈隆给吓了一跳,竟然敢说这种话,然后他连问好几本典籍,沈隆都流畅地背了一段儿开头,和诸葛亮的记忆丝毫无差,就算是诸葛亮问起了他早就想读却一直没能找到的经典,沈隆也背了出来。

诸葛亮连连称奇,“子丰究竟师从何人?学识竟然如此渊博。”我的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恐怕远远比不上啊。

“亮向来自负博学广识,不过与子丰一比却是落了下风啊!”诸葛亮叹道,起码他读书肯定是没沈隆多的,武功更是不用说,就连木工机械上也是大大不如啊。

“子丰可懂得医卜星象?”诸葛亮问道。

“略懂。”医术那是自然不用说,天文学么,现在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凑到一块儿也不够沈隆一个人打的,至于占卜他也跟黄药师学过点。

“算学术数可懂?”诸葛亮再问。

“实非在下大言不惭,若是论起算学,在下敢称天下第一!”就不说在各个任务世界的收获了,就凭我上过大学,高数没有挂科,三国那位数学家能做到?

“阴阳五行可懂?”诸葛亮又问。

“略懂。”咱可是跟着秦始皇学过正统的秦汉方术,不过诸葛亮在这方面似乎也会不少好玩意儿,于是沈隆饶有兴致地向他请教起“八阵图”、“禳星术续命之法”来,诸葛亮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原来也有你不懂的东西啊,于是细细给沈隆解说。

刘备很快通过了沈隆的请求,让王连接替他的职位总管蜀中盐政,并拨下钱粮土地工匠,让沈隆在成都开设造纸、印刷工厂;同时让沈隆出入宫中,商议各种要事。

曹操死后,消息不断传来,曹丕取代曹操继位丞相、魏王,改元延康,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皆各遣使奉献;孙权也派遣使者前往恭贺。

等到了年底,蜀中的纸张、书册开始输往东吴、曹魏,而就在此时,洛阳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曹丕逼迫献帝禅让登基称帝了。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等成都可以大规模生产纸张、印刷书册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向东吴、曹魏境内输送;如此以来,东吴、曹魏境内的寒门就有了不依附世家大户就能获取知识的渠道,这样他们必然会同世家大户产生冲突。

东吴、曹魏境内还是以世家大户为主,而蜀中的政治势力则可划分为三部分,很早就跟随刘备的北方寒门,关张二人自不必说,一个是屠夫、一个是卖枣子的,都不是大户人家,赵云也不过是下层武士,简雍孙乾等人俱是寒门出身,糜竺糜芳兄弟虽然广有财货,却也只是一介豪商而已,比不上卫家陆家。

然后是荆州士族,比如徐庶、庞统、诸葛亮以及刘巴等人,但刘备得到他们的信赖可比得到简雍孙乾等人困难多了,三顾茅庐想表现的可不仅仅是刘备求贤若渴;荆州士族大多都看不上刘备,故而在刘表故去之后大多数都投靠了曹操。

最后是蜀中的本土豪强,例如张松、严颜等人,法正虽然是扶风人,但也可以算作这一波,另外还有巴郡太守张裔等等。

纵观这三路人马,世家大户并不是主流,所以他们会欣喜于造纸术、印刷术的盛行,以及知识的传播;而世家大户占据主流的东吴和曹魏就不一样了,今年陈群推出的九品中正制才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九品中正制在后世饱受骂名,但从现在的形势而言,却也不能说都是错的,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人才的选拔角度而言,如今世家大户垄断了知识,也的确比寒门更容易培养出人才来;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确实能垄断知识,在依靠借书抄书传播知识的年代,他们或许还能做到,可到了印刷术盛行之后,他们就做不到了。

到那个时候,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在知识上能够和世家大户一较高下,他们还愿意位居其下么?想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思虑深远,等他想到这一层之后既忧且喜,忧的是他所出身的琅琊诸葛氏恐怕很难延续兴盛了,喜悦的则是有了这项技术,就能为蜀中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来,还能扰乱东吴、曹操境内的局面,如此以来蜀中一统天下的机会就大了。

都说诸葛亮处理政务不厌繁琐,大小事务都要经手,是生生被耗死的;于是就有人因此将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罪名丢到了诸葛亮头上,说正是因为他不肯放权,才导致蜀国难以培养出人才来。

但从诸葛亮重视姜维的情况就能看出,他并不是不重视人才;只是蜀汉地处偏僻,没办法像东吴、曹魏那般有世家大族可以源源不断提供人才罢了,既然没有足够的人才,那可不就只能诸葛亮多多操劳了。

“亮这就奏明主公,请求主公在成都择址兴建工坊,造纸印书,广发天下!哦,尚需号召蜀中大族献出藏书,以供匠人雕刻印版。”诸葛亮说道,如今想要印书可不是光有纸张和雕版、墨水就行了的,你还得有原版书才行。

“若是他们愿意献出自然好,若是不愿也勿用着急,在下倒也读过些经史,丞相想印什么我去默出来便可,只要不是连山归藏、八索九丘之类,大多数经史在下倒还勉强能记起。”沈隆淡淡地说道。

以王安石的记忆力,对大多数经典经史都能倒背如流,就算有王安石没看过的,沈隆空间里还装着台平板电脑呢,那里面可是从国家数字图书馆古籍资料库里下载了大量的影印本,只要是流传后世的经典,什么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