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 说天下(600月票加更)(1 / 2)

周学熙可是如今民国商界的扛鼎人物,建立开滦煤矿、督办天津官银号、创办京城自来水厂等功绩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说他的诸多爱国举动,单说周学熙的财力,他以天津为基地,创建了一个为世人瞩目,在其后几十年中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投资领域包括了燃料、建材、纺织、五金、交电、机械、金融多种行业,形成了以启新、滦矿、华新三公司为核心的庞大资本集团。掌握着公路、铁路和运河的运输主动权;企业内部拥有自己的电力系统和给水系统,总资本高达四千多万元,这可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卢家驹和陈寿亭买下大华染厂才花了一万块而已,周学熙的家产等于四千个大华厂,这么比喻虽然有点不合适,却也能看出差距来。

另外,周学熙还是山东大学堂的首任校长,在苗瀚东这样的本土读书人心里地位崇高,因此听沈隆这么说,他就有点不高兴了,“六弟啊,我知道你心气高!心气高是好事儿,可也不能因此就小觑天下英雄,周先生的本事我都还差得远呢!”

“华新纱厂的管事是周先生的次子周志俊,他曾经在美国亚力山大汉弥尔顿商学函授学校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学,用的是美国美兴公司的设备,请的是英国的甘博士当技术主管,不管是从设备还是规模,都是国内一等一的!”

“苗哥,对周先生,我还是很佩服的,可这并不代表华新厂的布就好,起码和日本人的布比起来,他们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有不如。”沈隆没有畏惧苗瀚东的态度,而是实话实说,要是华新厂的布真的好,他也不至于去找藤井买布了。

这下苗瀚东真说不出话了,日本人的布现在大多都是从国内运过来的,比青岛本地的布多了一层运费,就算如此人家的布也更便宜,至于质量就更不用说了,日本的技术肯定比华新厂的要先进,毕竟民国工业的发展和日本相比可是晚了许多年。

“呵呵,你要是连华新厂的布都看不上,那我的就更不入你的眼了!”苗瀚东摇头道,他在青岛的厂子比华新厂更小,设备更加落后。

沈隆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继续说起了周学熙,“我听说周先生在办启新洋灰公司的时候,很注意改进技术,时刻关注外国水泥制造工艺的改进和新设备的发明,一旦有新设备能促进水泥质量的提高,他总是不惜重金买进使用;启新公司的水泥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

周学熙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水泥之父”,启新洋灰公司垄断中国水泥市场达十四年之久,京城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魔都邮政总局等当时有名的建筑,都是用启新水泥建造的。

“料想周先生在办华新厂的时候也是这么办的吧?”听到这儿苗瀚东的脸色有所和缓,然而沈隆却是话锋一转,“不过,现在丰田织机所已经开始生产纺织机械了,而且质量还要胜过美兴公司的产品,我们还一直都在进口纺织机,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日本啊?”

周学熙已经算是这个时代很有眼光的商人了,可就算是他也没有想过要自己制造纺织机械,民国所谓的繁华大多都是这个样子的,商人们进口各种外国机械,利用本地的资源生产一些轻工业产品,没有自己制造机械的能力,这种繁华终究不过是虚妄而已。

这就好比后世的精密机床或者光刻机,这些东西不能自己掌握,就等于被国外卡住了脖子,始终无法发展长久。

“没办法,咱们办实业的时间太短了!”苗瀚东就是学这个的,他当然清楚沈隆所指出的问题,不仅对沈隆更加刮目相看了,“六弟,你这段时间长进不少啊?是那个卢家驹告诉你的?我们山东又出了一个了不得的留学生啊!”

他觉得陈寿亭一个一直窝在周村的乡下人,怎么可能了解到这些信息,肯定是在海外留学、学成归来的卢家驹说的啊。

就当是他说的吧,要不然我还不大好和他解释了,而且沈隆原本就打算把这些安到卢家驹身上,要是顺着他的话题说了下去,“家驹告诉我,染布、纺织这些叫做轻工业,而生产纺织机、面粉机这些则叫做重工业,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重工业,也就是拥有制造机械的能力!”

“能有这份见识,在年轻人里算是不错的了!不过,这制造机械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苗瀚东是既感到欣慰又有些遗憾,欣慰的是山东出了这么个优秀的年轻人,而遗憾的是梦想虽好,却没有实现的基础啊。

苗瀚东兴建面粉厂、纺织厂这些轻工业工厂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投入更高、建设难度更大的重工业工厂?他当然知道自己研究制造纺织机械是一件大好事,可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条件啊。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们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急不来,等你们先把染厂做好了,再考虑这些事情吧!”其实他并不认为沈隆和卢家驹能做到,毕竟这是他和周学熙都做不到的事情啊。

“家驹在德国学习纺织印花,德国的重工业非常发达,所以他才有了这样的想法,经常找机会去德国的工厂参观,偷学人家的门路。”沈隆取出一摞纸递给苗瀚东。

“这是家驹根据他在德国学到的东西,对苗哥你在青岛纱厂所使用的机械制定的改造方案,咱们现在要自己从头开始打造纺织机械可能有点难,但改造总归还是有希望的!”沈隆继续说道。

周学熙可是如今民国商界的扛鼎人物,建立开滦煤矿、督办天津官银号、创办京城自来水厂等功绩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说他的诸多爱国举动,单说周学熙的财力,他以天津为基地,创建了一个为世人瞩目,在其后几十年中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投资领域包括了燃料、建材、纺织、五金、交电、机械、金融多种行业,形成了以启新、滦矿、华新三公司为核心的庞大资本集团。掌握着公路、铁路和运河的运输主动权;企业内部拥有自己的电力系统和给水系统,总资本高达四千多万元,这可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卢家驹和陈寿亭买下大华染厂才花了一万块而已,周学熙的家产等于四千个大华厂,这么比喻虽然有点不合适,却也能看出差距来。

另外,周学熙还是山东大学堂的首任校长,在苗瀚东这样的本土读书人心里地位崇高,因此听沈隆这么说,他就有点不高兴了,“六弟啊,我知道你心气高!心气高是好事儿,可也不能因此就小觑天下英雄,周先生的本事我都还差得远呢!”

“华新纱厂的管事是周先生的次子周志俊,他曾经在美国亚力山大汉弥尔顿商学函授学校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学,用的是美国美兴公司的设备,请的是英国的甘博士当技术主管,不管是从设备还是规模,都是国内一等一的!”

“苗哥,对周先生,我还是很佩服的,可这并不代表华新厂的布就好,起码和日本人的布比起来,他们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有不如。”沈隆没有畏惧苗瀚东的态度,而是实话实说,要是华新厂的布真的好,他也不至于去找藤井买布了。

这下苗瀚东真说不出话了,日本人的布现在大多都是从国内运过来的,比青岛本地的布多了一层运费,就算如此人家的布也更便宜,至于质量就更不用说了,日本的技术肯定比华新厂的要先进,毕竟民国工业的发展和日本相比可是晚了许多年。

“呵呵,你要是连华新厂的布都看不上,那我的就更不入你的眼了!”苗瀚东摇头道,他在青岛的厂子比华新厂更小,设备更加落后。

沈隆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继续说起了周学熙,“我听说周先生在办启新洋灰公司的时候,很注意改进技术,时刻关注外国水泥制造工艺的改进和新设备的发明,一旦有新设备能促进水泥质量的提高,他总是不惜重金买进使用;启新公司的水泥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

周学熙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水泥之父”,启新洋灰公司垄断中国水泥市场达十四年之久,京城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魔都邮政总局等当时有名的建筑,都是用启新水泥建造的。

“料想周先生在办华新厂的时候也是这么办的吧?”听到这儿苗瀚东的脸色有所和缓,然而沈隆却是话锋一转,“不过,现在丰田织机所已经开始生产纺织机械了,而且质量还要胜过美兴公司的产品,我们还一直都在进口纺织机,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日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