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善底层百姓的生存条件,得从衣食住行这些方面来考虑。
解决穿衣的问题,就要发展纺织工业。
就现在的大明而言,纺织工业面临的问题是原材料的问题和纺织效率的问题。
先来说说原材料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按照常理来说,江浙区域一直都有丝绸产业,所以原材料应该不是问题。但实际上,这点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全天下人的需求。
虽然明朝时期,棉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生产和使用,且棉质衣服柔软舒适,透气性好,防寒保暖,广受欢迎。
但由于棉花种植面积一直不大,导致棉布的产量一直不算太高。只有条件较好的家庭才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棉布衣服。
而底层人最常用的制衣材料是麻布,麻质衣服质地厚实,透气性好,常常被制作成灰白色的长袍,供人们在炎热的夏季穿着。
但由于麻质衣服的质感相对较差,且容易起皱,所以其美观度和舒适度都不如棉布。
因此,要想让底层人民穿上更好的衣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纺织效率和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此外,麻布衣服保温性较差,主要用于夏季衣物制作,冬天如果不能换上棉衣或者皮草,穿麻衣是很难撑得住的。
最后,毛布也是明代常见的一种材料,特别是在北方寒冷的地区。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地区,毛呢和毛线已经开始出现,但由于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整个行业的发展规模仍然很小,因此毛布只能供应给上层贵族或有钱人。
鉴于这些问题,解决普通人穿衣问题需要扩大生产并改进生产技术,以实现大规模的成品布料输出。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纺织成本,让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受益。
接下来是食物问题,张寒凌认识到不仅要关注高产作物的推广,还要解决一些政治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平衡税收、徭役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等相关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将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对于居住的问题,首先必须要实现建筑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其中包括青砖、水泥、钢筋和木材等。
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大赛道,整个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依靠新型材料的推动。
因此,张寒凌决定查阅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并着手安排人手进行研发和生产。
除此之外,炼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朱标父子已经多次向张寒凌询问过相关事宜,所以他觉得有必要整理一份土法炼钢的资料给他们。
而在行的方面,只要道路修好,交通能够四通八达,那么交通工具的革新自然就会出现。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从结果推导过程的意味,但实际上从世界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来看,往往都是先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然后才促使新道路建设标准的产生。
换句话说,就是先有车后有路。
总之,解决居住、炼铁和交通的问题都需要时间和努力。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