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口衔天威讨不臣(3)(2 / 2)

“在下出身凉地,精通羌战;久仕河北,熟知敌情,但凭君侯吩咐,愿为君侯效命马前!”

麹义虽不明说,但还是点出了自己的优势和态度,他本人的意向也是想要继续领兵,而防备曹操、刘表、高干,训练关中、三河士卒等事情对他而言,明显是兴趣不大。

阎行又问道:

“若孤留将军于河内防御河北兵马,不知道将军如何部署,眼下孤是否又该趁着公孙瓒、张燕等人之乱,进兵收复朝歌?”

麹义一听阎行的意思,就明白阎行不想要让原本就是麹家出身的他此时介入陇右、河西的战事,想留他在河内抵抗袁绍,又心存顾虑,所以才有此一问。

这是自己表态的机会,若是说中了阎行的心思,那就留下统兵就有望了。

他当即整理思路说道:

“在下以为此时不宜进攻袁绍,君侯新定关中,尚需留兵驻守,三河倾众而出,也不过三、四万兵,袁绍虽然需要腾出手来解决公孙瓒和张燕,但留下数量优势的兵马来防御三河也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更何况并州高干居高临下,还拥有太行之险,对于河东、河内的威胁同样不小,若要取河北需得先得并州地利。君侯如果留在下抵抗袁绍,在下会厉兵秣马,加固城防,修缮甲兵,先伺机取上党、太原两郡,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徐徐图谋河北之地。”

说到这里,麹义顿了一顿,又看了看阎行的脸色,确认无碍后才继续说道:

“而且为了接下来迷惑邺城、并州,诱使袁绍全力对付公孙瓒和张燕,在下斗胆建议君侯可设法与邺城暂时休兵言和,归还俘虏的军士、兵甲,以示无交战侵犯之意!”

麹义这一次话,才算是真正站在阎行的阵营里看待问题了,而且言谈之间还多了几分公心。

但凡叛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作用,投奔之后一向都是拼命怂恿另一势力出兵征讨原主。反过来,若是投奔的势力与原主交好,那他们这些叛将就失去了作用,项上的头颅往往就成了双方妥协合作的信物。

阎行总算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麹义笑道:

“将军此策,正与孤意相同。不瞒将军,孤打算和邺城暂时休兵,并用此次攻取共县、汲县所俘虏的河北士卒交换麹家留在邺城的家眷,若是袁绍应允,相信过不了多久,留在共县的将军就能够与家人团聚了。”

“君侯大恩,在下感激不尽,在此先替宗族子弟一同谢过君侯了!”

听到阎行的打算,麹义的脸上也真正动容。他知道身为人主,为了让叛将与旧主结成血仇,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对于叛将被旧主所杀的人质家眷,新主虽然好言宽慰,但心里一向是乐见其成的。

阎行此时愿意出手搭救麹家的家眷,虽然是回应自己刚刚的出于公心,但乱世之中,能够有这番恩义的主公已是少之又少,麹义虽然铁石心肠,但一时间内心还是为阎行的举动感激不已,不禁顿首再拜。

阎行只好第三次扶起了麹义,好言宽慰之后,才让感激涕零的麹义告退走出了帐外。

麹义走后,戏志才、周良很快就来到了帐中。

他们二人是阎行留在关东的心腹谋臣,此次能够顺利接应麹义、袭取共县、汲县两地,潜伏邺城、刺探军情的校事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明公,朝廷来使,谴责三河不顾社稷危难,擅自动兵挑起战祸,要求三河送回叛将麹义,立即停止兵戈,我等该如何回复朝堂使臣?”

戏志才被留在关东休养,没有跟随阎行戎马倥偬,奔波东西,气色倒是又好了不少,见他说明来意,阎行点点头,笑着说道:

“三河此次出兵,并非有意挑衅,实在乃袁绍强横,占我河内城邑,威逼三河,常伯槐这个河内太守也当得不稳当,所以三河这才出兵收复共县、汲县二城。”

“麹义虽说是袁绍的麾下,但也是堂堂的国朝将军,袁绍想要假天子节钺诛之,也要有个合理的罪名,若是单纯想要诛灭异己,孤身为骠骑将军,也需护卫忠良,岂可让袁绍凭借兵强马壮,就肆意妄为。”

“至于停止兵戈一事,就尊告谒者,三河遵从朝廷诏令,接下来将紧守边界,绝不轻挑战事,还望朝廷能够传诏邺城,勒令袁绍收兵,勿要恃强凌弱,侵犯三河。”

这完全就是一通应付朝廷的虚假说辞,但乱世之中,汉室衰微,割据州郡的群雄如此敷衍应付,已经成了惯例。

戏志才点点头,就将阎行的说辞记下了,准备润色一番后,再以此来答复朝廷派来的谒者。

这边周良等戏志才禀报完之后,也近前向阎行禀报说道:

“主公,校事回报,是否要从西河输送军需,暗中协助正在河间、中山、常山等地掀起战乱的张燕、公孙瓒对抗邺城的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