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鸟返故乡狐首丘(1 / 2)

“此事万万不可,将军乃国之重臣,执国朝之政,素有威望,近来虽遭小挫,但仍不减忠君辅国之名。故将军府中掾史不懈于内,忠志将校忘身于外,皆是为了追随将军的大德,上报天子,下安黎庶。”

“如果将军擅行废立,只怕昔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威名就要一朝墜地。到时候内外离心,士民背德,天下群起而攻之,若是这样,事到临头再悔恨也来不及了!”

裴辑言辞恳切,担忧之色溢于言表,若是阎行一意孤行,只怕他就要冲上去抓住阎行的衣甲,不惜触怒阎行,进行直谏了。

阎行听了裴辑的话,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波动,目光倒是从裴辑转向了贾诩身上,看到贾诩默言沉思的样子,他开声问道:

“文和公?”

“啊?”

贾诩有些惊讶地看向阎行,好像现下才意识到了阎行的话语。

“你沉思不言,是在想些什么?”

阎行不管急于劝谏的裴辑,而是目光炯炯,饶有兴趣地看着贾诩。

贾诩的颌下的山羊胡须颤动了一下,过了一会才缓缓说道:

“刚刚在想着的,是初平元年的董公。”

“哈哈!”阎行听到贾诩的告诫,不由哈哈笑了起来。

在这个危机关头,想起董卓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当年的董卓差不多就是经历了同样的事情之后,人心离散、一蹶不振,致使西凉军的势力江河日下,最终一步步走向了覆灭。

不过笑完之后,阎行倒也重新严肃起来,他摆了摆手,告诉裴辑说道:

“文衡,你的意思孤都已经知道了,会三思而行的,你兼程赶来渑池,想必也是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将军!”

看到阎行要让自己先下去,裴辑不禁又想要出声劝谏,但阎行却不再理他,又看到了贾诩暗示性的目光之后,他想到了来时在路上向贾诩请教的情景,想了想,最终还是低头行礼,告退转身出了大帐。

待到裴辑走后,阎行看着贾诩,笑了笑,请年纪已老的贾诩入座,他自己则起身站了起来,慢慢走到了大帐中间,负手而立,淡然说道:

“其实志才、公达等人也是明里暗里不同意孤废黜当今天子的,公达没有多说,志才倒是掏心窝子跟孤分析了一番话,他建议孤在时下退一步,将天子和朝廷让给兖州的曹孟德。”

“将军既然不愿说建议废黜天子的进言者,转而说起戏祭酒、荀祭酒二人的建议,那想必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定夺,只是不知道将军内在的顾虑是什么?”

落座的贾诩也是面色如常,开门见山的问道。

阎行点点头,又继续说道:

“志才认为,曹孟德与孤无争地之心,得了天子,自顾不暇,只会结好河东,还保兖、豫。如此,就退了兖州的一路兵马,而邺城的兵马无利可图、无虚可趁,见到徐公明等将坚壁清野,随后也会退去,这样关东的局势就重新稳定下来,河东也可以全心全力转向关中,经营三辅。”

“孤倒也不是不知进退、只知蝇营之人,只是担忧两事,一件事是得了天子的曹孟德,会如何对付河东,另一件是河北势压群雄,河内地处要冲,常常想要据为己有,明知关中将有大战,见到兖州退兵,未必也会甘心退兵啊!”

好的建策,从谋划再到审议,最后到执行,从来都是群策群力的整个过程,每个谋臣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每个人更是带着明显的偏见和局限性在看待很多事情。

而这个时候,阎行需要做的,就是动员身边的谋臣们查漏补缺,尽量完成一项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而恰恰不是万全之策。

阎行并不相信,世间有万全之策,那些所谓的万全之策,不过是隐藏在底层的缺陷的弊端,被人刻意地忽视过去罢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阎行也不固执己见,戏志才考虑得比周良更多,也更远,在阎行考虑之后,也愿意从谏如流。

毕竟把天子控制在手中将近一年中,阎行也看清楚了“名与器”的利弊,掌控天子和朝廷确实给自己带来了不少好处,但也给河东阵营带来了诸多隐患,有一些隐患,还是拥有长久深远影响的。

阎行想清楚之后,对让出蠢蠢欲动的少年天子态度上并不抗拒,只是在下最终决定之前,他必须考虑一些事后的后果。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曹操会怎么样?袁绍会怎么样?

贾诩在认认真真思考完阎行的问题之后,才开始坦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