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向导(1 / 2)

这个周姓向导名良,年过三旬,身材矮胖,肤色枯黄,颌下的胡须稀疏,跟在阎行这群“流寇”之中显得更加落魄。他原是右扶风的一名落魄士人,家徒四壁,又无亲友可以投靠,只能依附在豪强之家附庸帮闲。

有一次,他跟随一群鲜衣怒马的豪门子弟外出踏青,不幸在山林边上遇上了大股的流贼盗匪,众多豪贵子弟见状吓得屁滚尿流,在扈从的保护下连忙拍马逃窜,而他骑的是一匹驽马,关键时刻马儿反而吓得逃反了方向,结果就被流贼盗匪给抓了起来。

身陷贼窝的周良倒是侥幸没有被这群饥肠辘辘、到处流窜作恶的流寇给吃掉,反而靠着识文断字、能够给盗匪头目出一些打劫剪径、平衡内部山头的诡计的本事,成了流寇中的狗头军师。

再然后,这一股流窜三辅的流寇遇上了剿匪的汉军胡人骑兵,虽然流寇们擅长隐匿流窜,但和来去如风的胡人骑兵在野外遭遇,却根本就逃脱不了追击。不到片刻,上上下下一窝贼寇就被一网打尽,不管是作恶多年大盗头目还是新裹挟入伙的蛾贼都被凶悍野蛮的胡骑给砍了脑袋,唯独周良凭借一口在贼窝练就的花言巧语,谎称自己是刚刚被贼人掳掠的三辅士人,又侥幸逃过了一命,被胡骑为首的汉人骑将给带回了董营。

董卓军中不乏勇士悍将,但却缺少粗通文墨的文官幕僚。文武失衡、武夫当道这也是董卓军中的一大弊病,从上到下都是一帮只知道舞刀弄枪的粗莽武夫,完全是靠着李儒带着一些小吏、书佐在勉强支撑着案牍文书、奏章书信的来回运转。所以这个被抓到董营的周良虽然以前委身贼寇,但是李儒却看中了他的识文断字的能力,于是将他收入到帐下,成了一个埋首文牍的军中小吏。

因祸得福的这个周良转身一变,就从流窜的贼寇军师成了董卓军中的一个书佐小吏。虽然位卑言轻,但是在董营中他是孑然一身,了无牵挂,除了处理案牍文书之外,偶尔还能够伙同其他几个小吏借着机会贪墨一点军需粮帛,日子倒是过得乐滋滋的。

没想到,这一次李儒为董卓献上了“养寇自重,拥兵观望”的计策之后,又碰上了阎行急切想要离开董营立功洗白叛军身份的这一桩事,于是身为小吏的周良因为有委身贼寇的前事,又是右扶风的本土人士,不明就里的他直接就被李儒一道命令给派到了阎行这一伙“流寇”中来,充当一个兼具监视、带路、联络等职的“流寇”向导。

自己原本在董营军中混得好好的,没想到被派来和这样一群亡命之徒钻山林,打家劫舍,又重新回到了当年委身贼寇的日子。一肚子怨气的周良当然不敢冲李儒发泄,所以就只能够撒到阎行这些人的头上。

因此,周良带路领着诸人绕道岐山之后,就极力怂恿阎行等人来攻打修建在山麓的这一处坞堡,他表面上跟阎行大力讲说攻下坞堡的诸多好处:既可以利用这坞堡内的粮食、兵器补给麾下的士卒,又能够抢先立下一功在李儒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再加上自己亲笔写信给阎行等人表功,这桩将功赎罪的事情很快就能办下来,阎行等人在董营之中也就很快能够混到一个名分了。

甚至为了坚定阎行等人攻打坞堡的决心,一脸奸诈的周良还不乏神秘兮兮地偷偷泄露给阎行一些董营之中的“秘闻”:李儒打算在军中栽培一些亲信,军中凉人和辽人之间的暗斗······

而实际上,周良在一味怂恿的同时,内心也在暗中计较着:这处坞堡如果攻不下来,那这一伙“流寇”定然死伤惨重,自己大可又重新回到董营之中做自己的刀笔小吏。而如果这处坞堡被这伙“流寇”给侥幸攻了下来,那无疑自己又能够成功借势,给自身捞到了一份额外的功劳。

面对这个周姓向导喋喋不休的怂恿和不时提起的暗示,立功心切的阎行确实有些心动了。

虽然这个时候来攻打这些坞堡不是好时机,往往每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或八九月天气开始转寒时,这些高门大户、豪右强族都会修门户、设守备,或者修缮五兵,练习战射,以防备春饥草窃之贼、寒冻穷厄之寇。

所以哪怕到了深夜,此时坞堡的门楼上依然是星火点点,人影闪动,显然坞堡的主人也是有所防备,利用深沟高墙、巡视四下来防备二三月间可能出现的春饥草窃之贼。

但是这一处坞堡也并不是铜墙铁壁,不可攻克的。如果这坞堡是修在半山腰上,又派人扼守山道险要的话,人数稀少、缺乏兵甲的阎行等人自然是攻不下来的,但这个坞堡的主人却把这坞堡修建在了山麓下的开阔地带处,这就给了阎行派人趁夜偷袭、破门而入的机会。

阎行此时潜伏着身躯隐藏在夜色之中,他望着不远处笼罩在夜色下的坞堡,紧了紧双拳,对耳边烦人的蚊虫之声充耳不闻。而蹲在他身边的那个肤色枯黄、一脸奸诈,长得一副小人模样的周姓向导却是对这些肆虐吸血的蚊虫厌烦不已,他一边不断挥手去驱赶身边来回环绕的蚊虫,一边着急地问道:

“阎首领,还要等多久,大伙可以动手了吗?”

在他不耐烦的声音过后,阎行没有答话,而是偏偏头看了他一眼,黑夜中这慑人的眼光熠熠生辉,双眸之间若现若隐的寒芒更是吓了周良一跳,蹲在草间的他心惊胆战,嗫嚅不敢言,过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胆气,有点恼羞成怒地问道:

“阎首领,你这还要等多久啊,这大好的机会可不能就这样白白给溜走了啊!”

阎行收回压迫的眼光,还是没有说话。他当然知道这个周姓的向导一开始就想要利用他,若不是因为“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自己还要留着他跟董营之中的李儒联络的缘故,哪里容得他在这里对自己喋喋不休和耍心眼。

他仰首看了看一下漆黑的夜色,幽幽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

“不急,再等一会!”

这个周姓向导名良,年过三旬,身材矮胖,肤色枯黄,颌下的胡须稀疏,跟在阎行这群“流寇”之中显得更加落魄。他原是右扶风的一名落魄士人,家徒四壁,又无亲友可以投靠,只能依附在豪强之家附庸帮闲。

有一次,他跟随一群鲜衣怒马的豪门子弟外出踏青,不幸在山林边上遇上了大股的流贼盗匪,众多豪贵子弟见状吓得屁滚尿流,在扈从的保护下连忙拍马逃窜,而他骑的是一匹驽马,关键时刻马儿反而吓得逃反了方向,结果就被流贼盗匪给抓了起来。

身陷贼窝的周良倒是侥幸没有被这群饥肠辘辘、到处流窜作恶的流寇给吃掉,反而靠着识文断字、能够给盗匪头目出一些打劫剪径、平衡内部山头的诡计的本事,成了流寇中的狗头军师。

再然后,这一股流窜三辅的流寇遇上了剿匪的汉军胡人骑兵,虽然流寇们擅长隐匿流窜,但和来去如风的胡人骑兵在野外遭遇,却根本就逃脱不了追击。不到片刻,上上下下一窝贼寇就被一网打尽,不管是作恶多年大盗头目还是新裹挟入伙的蛾贼都被凶悍野蛮的胡骑给砍了脑袋,唯独周良凭借一口在贼窝练就的花言巧语,谎称自己是刚刚被贼人掳掠的三辅士人,又侥幸逃过了一命,被胡骑为首的汉人骑将给带回了董营。

董卓军中不乏勇士悍将,但却缺少粗通文墨的文官幕僚。文武失衡、武夫当道这也是董卓军中的一大弊病,从上到下都是一帮只知道舞刀弄枪的粗莽武夫,完全是靠着李儒带着一些小吏、书佐在勉强支撑着案牍文书、奏章书信的来回运转。所以这个被抓到董营的周良虽然以前委身贼寇,但是李儒却看中了他的识文断字的能力,于是将他收入到帐下,成了一个埋首文牍的军中小吏。

因祸得福的这个周良转身一变,就从流窜的贼寇军师成了董卓军中的一个书佐小吏。虽然位卑言轻,但是在董营中他是孑然一身,了无牵挂,除了处理案牍文书之外,偶尔还能够伙同其他几个小吏借着机会贪墨一点军需粮帛,日子倒是过得乐滋滋的。

没想到,这一次李儒为董卓献上了“养寇自重,拥兵观望”的计策之后,又碰上了阎行急切想要离开董营立功洗白叛军身份的这一桩事,于是身为小吏的周良因为有委身贼寇的前事,又是右扶风的本土人士,不明就里的他直接就被李儒一道命令给派到了阎行这一伙“流寇”中来,充当一个兼具监视、带路、联络等职的“流寇”向导。

自己原本在董营军中混得好好的,没想到被派来和这样一群亡命之徒钻山林,打家劫舍,又重新回到了当年委身贼寇的日子。一肚子怨气的周良当然不敢冲李儒发泄,所以就只能够撒到阎行这些人的头上。

因此,周良带路领着诸人绕道岐山之后,就极力怂恿阎行等人来攻打修建在山麓的这一处坞堡,他表面上跟阎行大力讲说攻下坞堡的诸多好处:既可以利用这坞堡内的粮食、兵器补给麾下的士卒,又能够抢先立下一功在李儒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再加上自己亲笔写信给阎行等人表功,这桩将功赎罪的事情很快就能办下来,阎行等人在董营之中也就很快能够混到一个名分了。

甚至为了坚定阎行等人攻打坞堡的决心,一脸奸诈的周良还不乏神秘兮兮地偷偷泄露给阎行一些董营之中的“秘闻”:李儒打算在军中栽培一些亲信,军中凉人和辽人之间的暗斗······

而实际上,周良在一味怂恿的同时,内心也在暗中计较着:这处坞堡如果攻不下来,那这一伙“流寇”定然死伤惨重,自己大可又重新回到董营之中做自己的刀笔小吏。而如果这处坞堡被这伙“流寇”给侥幸攻了下来,那无疑自己又能够成功借势,给自身捞到了一份额外的功劳。

面对这个周姓向导喋喋不休的怂恿和不时提起的暗示,立功心切的阎行确实有些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