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上手却发现,即使这些菌种已经干巴巴的,要想把它们从缸里掏出来却并不容易。
明月用手使劲地挖了挖,发现它们一大坨的在缸底,怎么也弄不起来。
只好去找了一根棍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缸里的菌种戳成更大一些的碎块,接着再从里面拿出来。
为了确保菌种不会受到污染,明月特意找来了一个干净的簸箕来盛装这些菌种。
明月将菌种掰成更小的块状,以便后续使用。
令明月惊讶的是,这种菌种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掰开,相反,它们非常酥脆易碎,轻轻一掰就能掰成小块。
不用刻意的去把菌种搓碎,这样会容易搓伤菌种。
玉米棒子也晾得有半个小时,明月拿来来两个破旧不堪的背篓。
将玉米棒子整齐地码放在其中一个背篓的底部,形成一层玉米棒子。
明月又抓起一把掰好的菌种,每隔一段距离就放在玉米棒子之间的缝隙上。
就这样,一层玉米棒子加上一层菌种,反复交替,玉米棒子一定是要摆的紧的的,遇到一些短些的缝隙明月还将玉米棒子掰断塞紧,直到整个背篓被填满为止。
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传菌,也能更快的出菇。
玉米棒子表面也是需要放一层菌种的,而且还要放得比其他层稍微多一些。
背篓还需要找东西盖起来,这个阶段也是不需要浇水,看见有不少白色菌丝就可以打开塑料膜透透气。
这是蘑菇的传菌阶段,周老可是说了,要想蘑菇产量高,这传菌传得好不好可是至关重要的,
还是那块折叠起来密封瓦缸的塑料膜,明月将其展开,让蒋秦和小胡小心的将背篓放在中间。
将整个背篓包裹起来,在背篓的上方用麻绳扎起来,另外一个背篓也是同样的操作。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