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历1901年4月22日,京师。
晨曦微露,袁天放已经站在了御书房外。昨夜的风波虽然平息,但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这一仗,必须打得漂亮。】袁天放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御书房的大门。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已经等候多时。看到袁天放进来,慈禧太后开口道:“天放,这次政变的后续,你打算如何处理?“
袁天放躬身行礼,随即正色道:“回太后,微臣以为,这次政变虽然平息,但其中隐患仍在。我们必须借此机会,彻底清除朝中顽固派,为新政扫清障碍。“
光绪帝眼前一亮:“袁卿此言有理。朕也觉得,是时候大刀阔斧地改革了。“
慈禧太后沉吟片刻,问道:“你有何具体计划?“
袁天放早有腹案,立即侃侃而谈:“首先,我们要借此机会,大力推行新政。以政变为由,清除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其次,加强对军队的控制,防止再有人利用军队谋反。最后,加大对民间的宣传力度,让百姓看到新政的好处。“
就在这时,“清明上河图“突然被触发。在那幅宏大的画卷中,袁天放看到了朝中各派势力的暗流涌动,以及列强在暗中的种种动作。
【好家伙,这局势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啊。】袁天放心中暗叹,但面上不动声色。
“此外,“袁天放继续道,“我们还需要注意列强的动向。昨晚英格兰公使来访,恐怕其他国家也不会袖手旁观。我们必须在推行新政的同时,妥善处理与列强的关系。“
慈禧太后微微点头:“你说得有理。不过,这么做会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
袁天放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太后放心,微臣自有妙计。“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恭敬地递上:“这是微臣拟定的人事调整方案。请太后和陛下过目。“
慈禧太后接过名单,仔细查看。越看,她的眉头就皱得越紧。
“天放,“慈禧太后抬头看向袁天放,“你这份名单,可是要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啊。“
袁天放不卑不亢地回答:“太后明鉴。这些人要么是此次政变的参与者,要么是长期以来新政的阻碍。若不铲除,恐怕日后还会生出祸端。“
光绪帝接过名单看了看,忍不住赞叹道:“好一个釜底抽薪!袁卿,你这招可真是高明啊。“
袁天放微微一笑:“陛下过奖了。这不过是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罢了。“
慈禧太后沉思良久,最后点头道:“好,就按照你的方案来。不过,要注意分寸,不要引起太大的动荡。“
袁天放躬身应下:“臣遵旨。“
离开御书房后,袁天放长舒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还要面对朝中大臣的反扑,以及列强的压力。
就在这时,“应德领域“突然被触发。袁天放心中一动,默念道:【应德,如果你能造出一种可以快速传递信息的设备,我就让你当中央委员!】
片刻之后,一个奇特的设计图出现在他的脑海中。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电报机的装置,虽然还很原始,但已经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袁天放眼前一亮。有了这个,他就能更快地掌握各地的情报,也能更快地传达自己的命令。
正当他准备开始制作这个装置时,小六子匆匆跑来:“大帅,不好了!荣禄等人的家眷闹到了宫门口,说是要为他们喊冤!“
袁天放眉头一皱:“哦?看来这些老狐狸还不死心啊。走,我们去看看。“
来到宫门外,只见一群穿着华贵的妇人正在大声哭诉。看到袁天放出现,她们立即围了上来。
“袁大人,我们家老爷是被冤枉的啊!“
“求大人明察,还我们家老爷一个清白!“
面对这些哭喊声,袁天放不为所动。他环视一周,沉声道:“诸位夫人,请先平静下来。你们的家人是否真的无辜,自然会有公正的调查。不过,现在在这里喧哗,只会影响调查的进程。“
一位看起来像是领头的妇人咬牙道:“袁大人,你休想蒙混过关!我们已经联系了英格兰公使馆,他们很快就会来为我们主持公道!“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袁天放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哦?夫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大清的内政,还需要外国人来指手画脚吗?“
那妇人一时语塞,脸色变得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