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沿着官道走了不到二里路,前面出现一个集镇,行人如织。康思俊从打穿越以来,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人,路边有不少手推车正在装货,成卷成卷的花布被装上车。
康思俊往两侧的民居看过去,隔着木栅栏,能看到里面高高的木架子,跟后世那些古镇里造的假景很像,上面挂着长长的棉布,这些棉布都染过色,五颜六色的,风一吹迎风飘展,甚是壮观。
小镇上数百户民居,这种跟布料相关的作坊就有几十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染坊,织布坊。走在路上,能听到织机发出的有节奏的撞击声。在这里,康思俊他们的马车一点都不显眼,这里的人都忙着手里的活计,甚至都没有人看他们。
街边的招牌全都是“各色棉布”、“丝绢棉布专卖”、“染色药剂”……跟后世的江浙产业集群已经大差不差。
“这里的运输差点意思,连马车都不多见。”韦力豪随口点评道:“运输效率太低了点。”
几分钟后,韦力豪这句话就被打脸了,马车穿过小镇后,上了一座石桥,石桥下面是一条不算很宽的河道,河道里密密匝匝的到处都是乌篷船,河道两边有很宽的石台阶,那些运送布匹的手推车推到河边之后,就有力工把布匹搬到靠在岸边的乌篷船上,装好货的乌篷船则沿着河道不知道划向哪里。
“这才是真正的效率啊。”康思俊感叹着:“这跟我老家那边很像,到处都是家庭作坊。”
“我服了,原来以前这些小河道里真的会走船。”韦力豪赞叹道:“我去过周庄,我还以为那船就是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原来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啊。”
从这个小镇出去之后,官道两侧的村庄和河道越走越密集,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作坊,甚至还有极少数的作坊里传出了跟桨机运行一样的声音,显然,有少数作坊已经把蒸汽机用在他们的机器上了。
中午,康思俊他们在一个无名小镇上的饭店随便吃了点饭,康思俊吃到了久违的梅干菜扣肉。味道跟后世的略有区别,但已经足够慰藉康思俊的思乡之情了。
一直走到太阳西斜,他们才赶到了松江府,这是一座圆形的城池,有四个城门,但陆路只有东西两个方向能进出,围着城一圈都是河道,各城门的旁边都有专门走船的水门。
傍晚进出城的人都非常多,有点类似后世的晚高峰,康思俊他们占了个便宜,因为是从华亭方向过来,刚好走在东门这边,这边是专门进城的,只进不出,西门只出不进,这大概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想出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唯一办法。
康思俊赶着马车过了吊桥,面前的城门比后世能看到的南京古城墙稍微矮一点,城门上面的石头上刻着三个隶书大字“披云门”,城门之上更有一个城楼,城楼上也挂着一块匾,上面两个字“迎生”。
“这两个字真简洁,欢迎来做生意。”韦力豪笑着说道。
城门洞里面有军士站岗,但并没有理会康思俊他们这辆车,在这里,不管是车马还是船,都太普通了,丢到人群里就找不到的那种。
进城后,沿街两侧都是店铺,水道被店铺挡在后面,看不到了。路的左边能看见一所道观,掩映在商铺后面。
“范叔,我们今天就住在这里吧。”康思俊征询范大成的意见。
“嗯,就投宿在这里,松江府离苏州府还有一日路程,我们三个也要把衣服重新置办一下。”范大成点点头,其实他照比张久征,是很缺乏决策能力的,过去的日子里,都是张久征指到哪,他就打到哪。甚至连登陆后第一要务就是重新买衣服,都是张久征出发前反复叮嘱他的。
康思俊赶着马车又往前走了一小段,右手边看到有一家挂着红灯笼的客栈,门上挂着“排云客栈”的招牌,门外左右两侧又立着两个木牌,一边写着“临时货仓”,一遍写着“代客喂马”。
这两个正是康思俊想要的,幸亏下船的时候,随手带了些草料,不然喂马真的是个问题,松江府的官道两侧,很少能见到草地,除了民宅,就是河道。不像罗通他们走的北路,马儿随便路边都能混饱肚子。
范大成的口音在渔村里露了怯,这里索性也让康思俊进店里去打听一下。康思俊无奈地走进排云客栈,客栈的一楼有些桌椅,看样子也提供餐食。最里面有个半人高的柜台,一个挽着高发髻的女子趴在柜台上写着什么。看到康思俊进来,张嘴招呼道:“来了客官,您是要住店还是吃饭?”
女人说的是带着苏州口音的普通话,康思俊听起来没什么障碍,他走到柜台前面:“老板娘,我们一辆马车,三个人,要喂马,也要一个临时仓库,价钱怎么算?”
女人噗嗤一笑:“公子一看就是第一次来我们华亭,只要住店,停车喂马都是免费的,我这里还有两间上房,八十文一晚,您看怎么样?这个时间,大部分客栈都住满了。”
康思俊掏出一块碎银子,递到柜台上:“我没有铜钱,只能付银子。”
“银子不是更好么?”女人妩媚地看了康思俊一眼,拿出一杆小秤,称了称那块银子:“一两三钱,要不要我帮你换成铜钱?”
“能换多少?”康思俊问道,他确实不知道这个年头铜钱跟银子之间的换算关系。
“呦,公子还真是个仔细的人。”女人笑吟吟地瞟了康思俊一眼:“既然公子问了,那就按一两银子兑一千三百文来算,一共给你算一千七百文,房钱八十文,再收一百文押金,我退你一千五百二十文。”
女人说完,从柜台里面拿出一盘用麻绳穿好的大钱,稍微点了一下,递给康思俊:“这是一千文,我再给你数出五百二十文。”
康思俊数了一下:“不对啊,只有一百个铜钱啊。”
马车沿着官道走了不到二里路,前面出现一个集镇,行人如织。康思俊从打穿越以来,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人,路边有不少手推车正在装货,成卷成卷的花布被装上车。
康思俊往两侧的民居看过去,隔着木栅栏,能看到里面高高的木架子,跟后世那些古镇里造的假景很像,上面挂着长长的棉布,这些棉布都染过色,五颜六色的,风一吹迎风飘展,甚是壮观。
小镇上数百户民居,这种跟布料相关的作坊就有几十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染坊,织布坊。走在路上,能听到织机发出的有节奏的撞击声。在这里,康思俊他们的马车一点都不显眼,这里的人都忙着手里的活计,甚至都没有人看他们。
街边的招牌全都是“各色棉布”、“丝绢棉布专卖”、“染色药剂”……跟后世的江浙产业集群已经大差不差。
“这里的运输差点意思,连马车都不多见。”韦力豪随口点评道:“运输效率太低了点。”
几分钟后,韦力豪这句话就被打脸了,马车穿过小镇后,上了一座石桥,石桥下面是一条不算很宽的河道,河道里密密匝匝的到处都是乌篷船,河道两边有很宽的石台阶,那些运送布匹的手推车推到河边之后,就有力工把布匹搬到靠在岸边的乌篷船上,装好货的乌篷船则沿着河道不知道划向哪里。
“这才是真正的效率啊。”康思俊感叹着:“这跟我老家那边很像,到处都是家庭作坊。”
“我服了,原来以前这些小河道里真的会走船。”韦力豪赞叹道:“我去过周庄,我还以为那船就是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原来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啊。”
从这个小镇出去之后,官道两侧的村庄和河道越走越密集,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作坊,甚至还有极少数的作坊里传出了跟桨机运行一样的声音,显然,有少数作坊已经把蒸汽机用在他们的机器上了。
中午,康思俊他们在一个无名小镇上的饭店随便吃了点饭,康思俊吃到了久违的梅干菜扣肉。味道跟后世的略有区别,但已经足够慰藉康思俊的思乡之情了。
一直走到太阳西斜,他们才赶到了松江府,这是一座圆形的城池,有四个城门,但陆路只有东西两个方向能进出,围着城一圈都是河道,各城门的旁边都有专门走船的水门。
傍晚进出城的人都非常多,有点类似后世的晚高峰,康思俊他们占了个便宜,因为是从华亭方向过来,刚好走在东门这边,这边是专门进城的,只进不出,西门只出不进,这大概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想出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唯一办法。
康思俊赶着马车过了吊桥,面前的城门比后世能看到的南京古城墙稍微矮一点,城门上面的石头上刻着三个隶书大字“披云门”,城门之上更有一个城楼,城楼上也挂着一块匾,上面两个字“迎生”。
“这两个字真简洁,欢迎来做生意。”韦力豪笑着说道。
城门洞里面有军士站岗,但并没有理会康思俊他们这辆车,在这里,不管是车马还是船,都太普通了,丢到人群里就找不到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