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归途闲聊(2 / 2)

而他们也会一直在大头身边,给予他支持和力量,让这份在夜色中悄然生长的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醇厚。

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覆盖着这个宁静的土地。沈亦白和柳依依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匆匆朝着陈大夫家赶去。

白天的忙碌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但一想到即将见到和蔼可亲的陈大夫和陈奶奶,步伐便又轻快了几分。

不多时,那扇熟悉的院子大门便出现在眼前。

到了陈大夫家后,他们发现牛叔牛婶儿已经走了,院子的大门敞开着,像是在热情地迎接他们的归来。

堂屋里,一盏昏黄的油灯闪烁着微弱而柔和的光线,透过门窗的缝隙,洒在院子的地面上,勾勒出一片片光影。

院子里,陈大夫和陈奶奶两人静静地坐在石凳上,一人手里拿着一个蒲扇,慢悠悠地轻轻摇着,那扇子摆动的节奏,仿佛是岁月的脉搏,沉稳而宁静。

他们时不时地看向大门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关切与期待。

听到门外传来的脚步声和交谈声,陈奶奶那原本有些慵懒的神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欣喜。

她立马站起身来,双手微微颤抖着,边走边说着,“呀,孩子们回来了,我去看看!”那声音里充满了慈爱与温暖,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人心里格外踏实。

“哎~慢点走,小心脚下!”陈大夫看着老伴儿急切的样子,眼中满是宠溺与关怀。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随着陈奶奶的身影移动,嘴里忙不迭地开口叮嘱着。

陈大夫的声音低沉而稳重,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平和与智慧,在这静谧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

“奶奶~”陈奶奶刚走到门口,沈亦白和柳依依就出现在大门外,两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看到陈奶奶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跟她问好,声音清脆响亮,仿佛驱散了夜晚的些许凉意。

“快进来,快进来!”陈奶奶连忙让开位置,侧身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两条弯弯的月牙。

她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两人的肩膀,那动作轻柔而亲切,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

“爷爷~”走进院子后,沈亦白就看到了石凳上的陈大夫,忙开口喊道。

陈大夫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与喜爱。

他的笑容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温暖而明亮,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安心。

陈大夫笑眯眯的开口,“大头送回去了吗?”他的目光在沈亦白和柳依依的脸上来回扫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嗯嗯,送回去了,刚到大头家门口,就看到一个红灯笼,他爷爷站在门口等着呢。也不知道等了多久......”沈亦白开口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大头爷爷那略显佝偻的身影,在红灯笼的映照下,静静地站在门口,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那画面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让他对亲情的珍贵有了更深的体会。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头那孩子,是他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可不对他看的紧!”陈大夫轻轻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叹息。

他微微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对大头身世的怜悯与对这份亲情的理解。

“爷爷,你是怎么收大头为徒弟,教他医书的啊?”

柳依依扶着陈奶奶坐到石凳上,然后转过头,一脸疑惑地看着陈大夫,开口询问道。

陈大夫听闻柳依依的问题,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回忆之中。

“这说来话长啊,大头那孩子,打小就对这医理药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他跟着爷爷奶奶来我这儿看病,当时我正在给一个病人讲解病症,这孩子就瞪着大眼睛,听得入神,还时不时问上几句,那问题虽说稚气未脱,但却能看出他的机灵劲儿和对医学的好奇。”

陈大夫顿了顿,轻轻摇了摇蒲扇,驱赶着蚊虫,继续说道:“从那以后,他就常往我这儿跑,有时候帮着他奶奶抓药,有时候就静静地坐在一旁看我给病人诊治。”

“我看这孩子有这份心,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教他一些基础的药理知识,没想到他一学就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亦白托着下巴,认真地听着,问道:“那后来呢?就正式收他为徒了?”

陈大夫笑着点点头:“是啊,时间久了,我发现这孩子不仅聪明,还特别能吃苦。”

“学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背那些医书典籍,枯燥乏味,但大头从来没有抱怨过。”

“有一回,我考他之前教的几种药材的特性和功效,他不仅回答得准确无误,还能详细地说出每种药材在不同病症中的配伍用法,我就知道,这孩子是块学医的料,便正式收他为徒了。”

柳依依若有所思地说:“大头真的很努力,我有时候看他跟着爷爷学习,那股认真劲儿,让人佩服。”

陈奶奶在一旁也插话道:“这孩子心地善良,每次来都帮我干这干那的,嘴还甜,奶奶长奶奶短的,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