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解,李瑄知道宫廷医者水平极高,规整且系统。
诸司对制药有明确的规定,合药时要按照一君三臣九佐的不同分量入药,制成汤、丸、膏、散之用。
太常寺会经常检查药材,如果有变质腐烂的,就不能再用。
朝廷对御医的管理制度也很苛刻,《唐律》中明确规定,制作御药如果跟处方不相符,包括药量不符、合成方法不对、服药说明书写错误等,依律可处以绞刑。如果分拣药物时出错,也要受到一年徒刑的惩罚。
在这种制度下出现的学生,才更容易守规矩。
济生堂是走向民间,以医德为先,为医要宅心仁厚。
患者以性命相托,自当要竭尽全力,不能有丝毫马虎。
李瑄也制定关于济生堂的制度,防止医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念想,以教导徒弟的水平,来决定对御医的晋升。
医生可以穿紫袍,李瑄相信会让许多御医心动。
“回相公,只要中书门下堂同意,太常寺定当遵从。”
姜度向李瑄回答道。他表示自己全凭宰相们定夺。
也暗示要由首席宰相李林甫签订。
“那就没问题了,右相一定会用执政事笔签上自己的名字。”
李瑄笑着点头道。
也表明政事堂他说得算,李林甫必须签字,也不可能因这点小事闹。
姜度只是干笑一声,暗骂李瑄玩弄权术。
“岳父大人,女婿和表兄哪个更亲近一些?”
李瑄见姜度不说话,突然问姜度这個问题。
姜度依旧沉默,难以回答。
照道理是女婿亲近的,但是李瑄算他的女婿吗?
“月底的时候,我会去接岳父和岳母到天水王府赴宴。”
李瑄不再追问,而是又重复一遍之前所说:“岳父大人记得给我选一批优秀的太医。”
“下官遵命!”
如释重负的姜度向李瑄领命。
不一会儿,两人就走出兴庆门,李瑄竟然亲自将姜度送在马车上。
这让姜度摸不着头脑,他终于明白,李瑄还要去中书门下堂,这是专门送他出来。
就因为太医这样的小事吗?
以李瑄的身份和权势,完全可以直接吩咐,没必要亲自过问。
带着忐忑,姜度乘坐马车离开。
李瑄在兴庆宫门口与几名臣子聊一会后,面色一正,回兴庆宫,前往中书门下堂。
李隆基难得来一趟中书门下堂。
“七郎,今年能科举准备得如何?”
李隆基问李瑄。
今年的戊子科定在九月一日,距离科举也只剩下一个月时间。
每年科举是李隆基少有关心的事情。
“回圣人,臣已经想好考题。誊录文吏也全部准备好。”
以往的科举以礼部侍郎为考官,今年则以宰相李瑄为主考官,并重立科举糊名制度,增誊录制度。
李瑄让亲信上官青负责誊录文吏的招收、培训。
旨在科举的时候派上用场。
“今年科举的题目为何?”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问。
“臣《观书有感》,作一诗。请万千学子作感。”
“此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请出关于新法的策论。”
“其三,将在《九章算术》选三题,由学子解答。”
戊子科李瑄出三大题。
第一《观书有感》。
用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同时,告诫考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成熟稳重,为民做事。
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
而池水又如明镜一样,提示考生为官之道,一定要清廉,不要误入歧途。
考生可以作《赋》,可以作《诗》,可以作《文》,看考生的水平。
以考生的感悟,确立其是否可以为“士”。
其二是新法的策略,这是李瑄早就确立的。
能对新法有独到的看法,服从新法,才可为士。
其三算术,李瑄觉得基本的算数对官吏还是挺关键的。
这个时代大部分文人士子都会算术。
考一些难度不高的算术,是防止一些“死读书”的书呆子。
同时,告诉士人算术是必修课。
在高宗时代,国子监就设有算术馆,以李淳风整理的《算经十书》为教材。
并设有算科。
但李瑄要的是,将算带入进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