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吐蕃成为附属,回到长安(2 / 2)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3218 字 1个月前

“吐蕃与唐进行青海互市,位置在伏俟城侧。”

“大唐商人通往天竺的道路,不得阻拦,且需保护大唐商人的安全。”

李瑄一连提出数个条件。

之前和李隆基说过,满足这些条件,吐蕃才能到长安朝圣。

“元帅的条件,有些强人所难……”

恩兰达扎路恭面色难看地道。

互市和商人通行没问题。伏俟城古道,本就是古丝绸之路。

玛祥仲巴杰的儿子到长安为人质,他做不了主。但他想玛祥仲巴杰一定会同意。贵族妻妾成群,不差这一个儿子。

汉人奴隶,已经被奖赏许多贵族,想一下全释放,很不容易。

末氏家族为末结桑东则布的家族。末结桑东则布已经被打上反贼的标签,如果将末氏家族放回,有损他和玛祥仲巴杰的威望。

而且李瑄要的马牛羊驼和黄金太多。

一旦这些马牛羊驼到青海,吐蕃要空许多牧场,本就损失惨重的吐蕃,需更长时间去恢复元气。

另外,还要年年向大唐上贡,一定不是小数目。

“我想挥师南下,将两国的版图拼接在一起。是圣人网开一面。机会已经给你们,后悔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李瑄沉声说道,还是这些条件,不为所动。

吐蕃没得选择!

他也知道吐蕃的性格,必会因此次压迫而反弹,但他也不在意。

十年时间,吐蕃远远无法恢复。

只要吐蕃存在,拥有十一万兵马的陇右军就会存在。

恩兰达扎路恭被李瑄的气势震到。

李瑄根本不给讨价还价的机会,因为吐蕃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大堂的气氛一瞬间僵住,然每过一个呼吸,气氛就会紧张一分。

李瑄干脆继续拿起书……

如此,恩兰达扎路恭更感觉到压力。

半刻钟过去,李瑄又将书放下。

恩兰达扎路恭神情紧绷,他以为李瑄要将他轰出去,立刻说道:“我吐蕃同意元帅的条件……这都是冒犯天朝的代价,今后吐蕃为附属,赞普得到大唐天子的封号,兵马随时接受大唐天子的调遣!待我回到吐蕃,会立刻携带贡礼,向大唐天子朝拜!”

说完这句话,恩兰达扎路恭仿佛失去所有力气一样。

赞普是天神转世,现在却要大唐天子正名,这是一种耻辱。

但国家衰弱,唯有忍辱负重,才能保全国家。

“只要吐蕃真心实意。我大唐会如你们的玛祥对待你们的赞普一样,对待你们。忍辱负重的心思就不要有了,会将你们推入深渊……”

李瑄缓缓向恩兰达扎路恭说道。

“吐蕃拱卫天朝之心,百代不移!”

恩兰达扎路恭再次一拜后,向李瑄请求道:“在下希望见一下赞普。”

他知道赞普已不可能回到吐蕃,只是想看一下赞普究竟如何。

“圣人有令,不得任何人见吐蕃赞普。如果想见,去长安求见吧!”

李瑄直接将此推到李隆基身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恩兰达扎路恭无法强求,只能向李瑄一礼后离开,退出大堂。

在节度使府衙的院落中,末结桑东则布与恩兰达扎路恭错过。

两代大论彼此凝视。

恩兰达扎路恭正欲开口的时候,被末结桑东则布打断:“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我走投无路,而唐蕃古道能直通大唐。如果我先一步回到逻些城,还能轮到仲巴杰吗?我不是低估你们的能力,而是高估了你们的忠心,没想到你们抛弃赞普的时候,这么果断!”

说完,不待恩兰达扎路恭回复,末结桑东则布就径直离开。

恩兰达扎路恭还有羞耻,掩面离开府衙。

吐蕃的依附,意味着持续一百多年的唐、吐战事告一段落。

这几个月来,该有的调度,皆已完成。

从新郡太守,到他新任命的僚属,可以有条不紊地继续行进。

吐蕃放归的汉人奴隶,李瑄写信让高适、杨绾、刘晏安置。

李瑄下令后天启程,由临洮军一千轻骑,押送尺带珠丹、附属诸王、政务大臣、吐蕃主要将领、贵族、千户长等,连同金银珠宝,回归长安。

随行的还有南霁云、哥舒翰、安思顺几名英雄勋章获得者,他们要接受圣人的授勋。

这两日做好准备!

李瑄又吩咐僚属一些事宜,让他们各司其职,不要多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次日,李瑄与李泌一起到城外湟水旁垂钓。

一个时辰,李瑄连上数条鱼,李泌一条未上。

“先生今日运气不好!”

李瑄再次将鱼线放入水中,调侃李泌一句。

他怀疑李泌这个不吃肉的人,不会钓鱼。

“钓鱼,不就是慢慢等待吗,要有耐心,等待鱼儿咬上来。”

李泌没有一丝焦急。

“还是先生耐心好,如过半个时辰不上鱼,我就会心急。”李瑄笑了笑。

“将军不爱钓鱼,是以心急,这无可厚非。”

李泌向李瑄说道。

“唉!是啊!好在今日运气不错。明日我回长安,先生一同随行否?”

李瑄这才说起此事。

“山人可回终南山。”

李泌表达的意思很清晰,他不入仕途。

边塞的修行,让他有所感悟,想继续修行长生不死之术。

“我读史书的时候,见张良得遇黄石公,王猛嵩山遇老翁。我本感叹二人的奇遇,现在一点都不羡慕,因为张良王猛只能见到黄石公和嵩山老翁一面,而我一直能请教我的良师益友啊!”

李瑄突然感慨一句。

他把同为道教的李泌,比作黄石公那种道教先贤。

而嵩山老翁,是有先见之明的无名隐士。

“诸葛亮北伐失败,没人说是他的过错;司马懿得到天下,都在对他口诛笔伐。因为这合乎于道义啊!”

“枉尺直寻,不小直而大直。将军比我有智慧。我更不敢当黄石公和嵩山老翁。”

李泌沉定一下,向李瑄开口。

他言语简洁,意味深长。

李瑄沉默,去思考。

鱼漂在动,他未觉,恍若他心在跳动。

他似乎明白李泌的意思,

如果他麾下的将领、官吏,都觉得他想济世安民,建立尧舜那样的时代。

像诸葛亮一样明知不可为的勇气,最终从政坛上大败而退出。

甚至让世人感受到那股大遗憾。

令将领们和高洁的文人们义愤填膺的遗憾。

那样他拨乱反正的时候,必然会有人理解。

想是这样想,如何去实施,却极为困难。

“将军,动了。”

李泌这才开口提醒一番。

“咻……”

李瑄抽杆,这次未中鱼。

而李泌也趁此迅速收杆,李瑄没有注意李泌是直钩钓鱼……

一个不沾荤腥的人,注定不会钓鱼。

随后,李泌以兴罢为由,叫李瑄离开。

李瑄心中有大方向,就可慢慢思考具体。

留给他的时间看似很多,实则很短。

归湟水城的时候,李瑄将鱼赠给路过的百姓……

正常情况下,应该在李泌这样的人面前放生,但李瑄没有。

这也是李瑄的个性与志向。

回长安的时候,李瑄没有让长离随行。

翌日清晨,长离为李瑄梳发,李瑄告诉长离,如果他不回陇右,会派人接她入长安。

长离感动欲泪,她一个婢女,能常侍奉李瑄左右,已心满意足。

李瑄车马离开的时候,城中的百姓,都来为他送行。

李瑄在马上对百姓们挥手。

他们只以为是简单的送行,不久后李瑄会再回来。

沿途郡县,得知李瑄要献吐蕃赞普于长安,百姓纷纷出城在官道上,所过之处,万人空巷。

此行李瑄专门为李隆基带有礼物,准备在千秋节的时候进献。

当然,如果长途跋涉中礼物死去,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