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崇祯听完后,“嗯”了一声,说道:传朕旨意,让刘克敬即刻滚回宫见朕。
太监王承恩听完后,立刻答应下来,说道:老奴遵旨!
这里要交代一下,太监刘克敬,原先也是皇帝崇祯面前的红人。可是由于为人太过贪财恋权,加之在几件重要的事情上,处理的并不得当。相反,惹的崇祯生厌。这就让平日里与刘克敬有过节的几个大太监,纷纷落井下石,最后导致刘克敬失宠,险些丢了性命。刘克敬无奈,只好舍财保命,自请出任山海关镇守太监,花了大半身家,才得以全身而退。当然,这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毕竟掌权的大太监就那么几个人。你掌了权,就挡了别人的路,别人怎能让你好过?宫廷里的争斗,可是不亚于战场上面的厮杀!甚至与其相比,更显得阴狠毒辣!怎么样?看俺的书长知识吧!
崇祯皇帝说完后,站起身来,冷眼扫过了上早朝的众位大人,冰冷的说道:报捷之事交兵部查实,朕乏了,退朝!
说完后,也不顾在场的众人疑惑,起身离开了龙椅,返回了后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监王承恩忙高喊道:退朝!接着也转身跟了上去。
底下的官员,你看我,我看你,也只好高呼道: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官员依次退出了皇城,早朝结束。
三五知己,三五同僚,三五同党,各自走在一起,相约到熟悉的茶楼,酒楼去吃早饭。众人的行动显得泾渭分明,却又是正常之极。
而此时,退居福建的茅元仪,家中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里要交代一下,明末茅元仪是一位文韬武略,十分全才的人物!他编着的《武备志》,受到后人的大力推崇!而他的命运却实崎岖坎坷,荒唐可叹!少年时便以饱读诗书,知兵而扬名。后被孙承宗赏识任军中赞画,后协助孙承宗收复九城45堡,得以升迁翰林院待诏。进献《武备志》,却被权臣打压,落了个傲上之罪,惨遭放逐!皇太极破关偷袭大明,孙承宗被启用,他护卫孙承宗与鞑子作战,因功升至副总兵。后因辽东士兵哗变,再遭权臣粱廷栋排挤,被遣戍福建。后屡次上奏,愿为国作战,仍被阻碍。最终在抑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于崇祯12年,纵酒而亡!其一生,可谓是可悲可叹!
怎么样,看俺的书长知识吧!
茅元仪面前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怀毅的手下大粮商:陶毓泉!他这次是奉怀毅的命令:来请茅元仪出山的!
而举荐茅元仪的人正是孙承宗!孙承宗是怀毅到达宁远送粮时,在密谈中,向怀毅举荐的茅元仪!
一番俗理的客套后,茅元仪才得知了事情的经过。 激动的他,立刻跪倒在地,冲着北方拜了下去,双眼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呜咽的说道:我茅元仪遭此劫难,亲人朋友无一人可帮,相熟的官员也推脱避祸。想不到阁老大人,还没有忘了我茅元仪,我茅元仪愿为阁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陶毓泉一看,连忙扶起跪在地上,痛哭流泪的茅元仪,笑着说道:茅公大才,举世皆知!只是生不逢时,遭人嫉妒尔。俺家主公盖州伯,早闻大人之名,又兼孙阁老推荐,故而知道大人之事。但伯爷皇命在身,无法亲身相请,所以俺替伯爷走了这一趟,还请止生先生勿怪,答应出山,前往辽东!
茅元仪立刻拭去眼角泪水,呜咽的说道:想我茅元仪一心报国,却不想遭小人忌妒。落得个人人厌弃,身背恶名的下场!不曾想,阁老大人还记得我这个罪人,我愿前往辽东。只是,茅某身背罪名,充军至此,要想平安离开,实乃千难万难也!
这正是:
身怀兵韬济黎民,北国战事胜虏兵。
着书立说武备志,不想遭妒败浮萍。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