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皇太极使团入渝(1 / 2)

崇祯十五年即洪宪元年(1642年)八月,此时的重庆正是热的时候。

赵安虽然已经称帝,但削减了许多不必要的皇帝仪仗。

除了逢年过节以及战争,祭农等全国性质的祭祀在。

日常性质的一些皇帝仪仗,都被赵安取消了。

随着赵安将行政权力的下放,华夏帝国日常的运作都由总理负责。

只有总理主持的国务会议达不成共识,才由赵安来做最后的裁决。

正因如此,赵安的日常工作并没有那么的繁忙。

为了避暑,自入夏以来,赵安就带着自己的家人去到了石柱的黄水镇避暑。

但自从前几日,赵安接到了高一功的密报,赵安就在近卫团的护卫下,回到了重庆。

洪宪元年(1642年)八月六日,赵安穿着皇帝服饰,在三军仪仗队的陪同下,热情的接见了皇太极派出的使者团。

皇太极此次派出的使者团,以大明的降臣石廷柱为代表。

石廷柱原为大明广宁守备,天启二年(1622年),建奴攻打广宁,石廷柱兵败投降。

投降后被建奴,授予游击将军一职,后在天启六年(1626年),石廷柱随皇太极征蒙古的喀尔喀巴林部,立下战功,晋升为三等副将。

又在之后的崇祯二年(1629年),参与围剿东江镇诸岛,以及其它的大明与建奴的战争。

多次立功,深受皇太极的信任,也正是出于对他的信任,皇太极才将此次的出使任务交给了他。

皇太极与努尔哈赤看不起汉人不同,皇太极十分的倚重汉臣。

在出身大明的诸多降臣中,皇太极最看重的,毫无疑问是范文程此人。

范文程自称名门之后,乃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代,但他在大明参加科举屡试不中。

于是就随他的堂兄一起投降了建奴,此后的范文程就如同蛟龙得水。

在建奴军中屡立奇功,逐渐的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直至成为了皇太极最倚重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