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听上去似乎很矛盾,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十分的正确。
这一切只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大明百姓而言,他们从出生后的一切,包括生老病死都归大明的官员管理。
但他们对于管理自己的大明官员,没有一丁点的了解。
他们判断一个官员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看大明朝廷是如何宣传他的。
若朝廷说他是一个好人,那他就一定是一个好人,若朝廷说他是一个坏人,那他就一定是一个坏人。
当然,大明的百姓也不一定都这么蠢,他们中也会有很多觉得官员就没一个好东西。
只要有官员倒霉,那么不管是哪一个官员倒霉,都是好事。
这样的百姓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无疑是最好百姓,因为丝毫不用担心他们会造反。
只要他们还能活下去,还有一口饭吃,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统治。
但内部的危机可以解决,外部的危机就没办法了。
当面对外敌时,大明才知道自己的百姓早已没了热血,自己的百姓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奴隶。
在普通的大明百姓的眼里,给朱家当奴隶,跟给爱新觉罗当奴隶,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
反正不管是谁当主子,他们该种地的种地,该做工的做工,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就足矣!
……………
曹变蛟明显不属于普通的大明百姓,他出身将门,虽然自小接受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但毕竟接受的是精英教育。
在他们心中,皇帝是国家与民族的代表,他们忠于皇帝并不是忠于皇帝这个人你。
而是忠于大明这个国家,只不过皇帝代表这个国家而已。
儒家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于大多数的大明读书人而言,他们追求的,在物质上虽然大都是荣华富贵。
但在精神上,他们与普通的老百姓不同,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当成皇帝的奴才,而是将自己当成了皇帝的帮手。
曹变蛟包括他的叔叔曹文诏,之所以替大明朝廷卖命,带兵剿贼。
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是对的,他们是为了大明朝廷的安定,是为了天下的百姓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
并不单纯的只是为了荣华富贵,而他们由于身居高位,所以对崇祯帝的秉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崇祯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干得出什么样的事,他们心里也都清楚。
袁崇焕此前仅仅是被怀疑与建奴私通,就被凌迟处死,全家流放。
要知道无论如何,袁崇焕也算是带兵解除了北京城之围。
与袁崇焕的私通建奴怀疑相比,秦良玉与赵安乃是实打实的亲戚。
所以结合袁崇焕的例子,秦良玉若是此次被洪承畴押送回京,下场估计不会比袁崇焕好。
曹变蛟与洪承畴一样,都十分的清楚此时松山城内的情况。
此时的松山城,白杆兵作为最重要的战力,洪承畴要想兵不血刃的带走秦良玉,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还有就是此次松山大败,无论如何洪承畴作为主帅都难辞其咎。
洪承畴返京就算是不被下狱,也一定会被降职。
虽然曹变蛟对洪承畴以及秦良玉二人的所为表示理解,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曹变蛟依旧是不理会二人,只不过也没有再过于抗拒二人。
洪承畴见曹变蛟终于平静了下来,于是他对着曹变蛟轻声说道,“小曹将军,我们都是有过过命交情的人。
眼下虽然你我双方有冲突,但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克制彼此间的冲突。
避免我们麾下的士兵发生火拼,造成大量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