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新的权力架构(1 / 2)

赵安称帝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构建自己的权力架构,以及内部的人事安排。

首先是封爵这件事,赵安打算放一放,至于理由嘛也很简单——国家尚未一统,等统一后再论功行赏。

对于华夏帝国的权力架构,赵安结合安国军目前的情况,还是觉得模仿后世音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好。

但是也不是一味的模仿,必须结合华夏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抛开一些偏见,音国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学习的国家,它在公元13世纪,就通过了具有后世宪法意义的大宪章。

将王权约束了下来,而在之后的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文艺复兴……音国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要知道音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本土面积还不如华夏的一个省,但是却成为了历史上着名的“日不落”帝国。

音语也成为了后世的第一大语言,他们的文化以及价值观输出更是独步天下。

赵安虽然也有强烈的民族自信感,但是自信不是自大,如果固步自封不能吸收别人的优点,那么华夏必将落后于世界。

在赵安的权力架构中,华夏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

与会的成员以县为最基本的单位,每个县的县长为必备成员。

然后除县长之外的几位副县长、监察长等政府官员,与农协主席、工会主席、文协主席、工商主席等民间团体领导进行内部选举,再选出一名,每个县保底两名代表。

到了市级,除了市长外,所有的副市长以及所监察部门与政法部门的正职也都是人民代表。

省级则是除了省长、副省长外,所有的政府部门正职,以及民间主要团体领导人,如农协、工会、文协等,他们也都是人民代表。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军队系统的代表,以及一些影响力大的,或是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特别代表。

考虑到此时的交通不便,所以赵安也没想着将所有的代表都集中起来开会,赵安更多的是培养一种民主的氛围,等以后科技进步了,条件成熟了,选举也就水到渠成。

各省的代表在省长的主持下,根据各省的人口、经济等指标,选举出5-10人的代表,前往首都开会。

这几百名华夏高层与精英会议,就是如今的人民代表大会,也是华夏的最高权力机构。

在大会上,选举出人民委员会委员、常委,委员长则由华夏帝国的皇帝担任。

人民委员会的委员暂定25名,常委暂定为7名,这25人的提名,都由华夏帝国的皇帝即委员长提名。

由于此时国家还未一统,暂时还不能进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以及召开,所以暂时略过选举环节,直接由华夏帝国的的皇帝也就是赵安指定。

人民委员会下属的三大权力机构分别为,政务院、纪检委、政法委。

政务院首长为总理,主管行政。

纪检委首长为总监,主管纪律监察。

政法委首长为总政,主管司法刑律。

除了这三大机构外,人民委员会还有一些下属的强力部门,不归属政务院管理,如:

组织部,主管人事。

宣传部,主管宣传及意识形态。

外交部,负责外交与藩属国管理。

国家安全部,主管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