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汉军漫山遍野的围拢上来,密密麻麻的犹如蚁群,飘扬的旌旗被秋风吹得猎猎作响,明晃晃的刀枪与黑黝黝的甲胄在骄阳的照射下散发出冷森森的光芒,整齐划一的脚步踩踏的大地震颤,浩大的声势让人望而生畏。
吴起腰悬双刀,率领着五千最精锐的汉武卒位于大军中央,督促着四十万大军向前围剿处在包围圈中央的项羽军:“全军按照部署向前围杀大夏军,任何人不得与项羽斗将,违令者军法处置!”
吴起刚刚抵达交州的时候麾下只有三万兵马,经过精挑细选,十里挑一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部队,装备了最优良的甲胄与兵器,称之为“汉武卒”。自从在沙场上初次亮相之后就成为了吴起手中的一支王牌军,所到之处尽皆披靡,逐渐的威震天下。
比起当初救***州时候的籍籍无名,那时候的吴起不要说无法望岳飞、李靖、秦琼等人的项背,就是比起韩世忠、郑成功、陆逊这些自统一军的中级将领也是大大不如,因此吴起的选材范围与现在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吴起最强的地方在于擅长练兵,因此每批新兵入伍,几乎都会亲自遴选,但凡有一技之长者都会被提拔加入武卒,并亲自训练其阵法,再由黄飞虎、姜松、杨七郎等猛将轮流来指点武艺,传授沙场搏斗的秘诀。
从交州一路走来,吴起手中的兵马不断壮大,从最初南下交州时候的三万人,再到西征贵霜时候的十七万,直到翦灭贵霜帝国之后已经剧增到了五十万人。而吴起麾下的武卒也从当初的三千人扩充到了三万,依旧保持着精悍的编制,配备了最精良的武器装备,成为了吴起军团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虽然人数扩张了,但这支精锐部队依旧保持着从前的编制,三万人共分成六个方阵,每个方阵五千人,依旧保持着卫卒、精卒、锐卒、武卒的编制reads();。
其中卫卒皆持长枪,精卒手持长戈,负责阻截打乱敌军的阵型,继而由手持铁戟腰悬佩剑的锐卒发起猛攻。再由身穿三层甲胄,能开十石强弩,左手盾牌右手战斧的锐卒发起最后的进攻,力争一鼓歼敌。
三万“汉武卒”乃是吴起兵团的王牌军,而吴起亲自统率的五千武卒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六个方阵夹杂在四十万大军之中,排着整齐划一的阵型向前推进,与对面的大夏军距离愈来愈近。
因为项羽勇猛之名威震西域,不仅仅是整个安息就连接壤的贵霜也是如雷贯耳。既然在斗将方面没有把握,吴起便扬长避短,下令每个兵团的武将躲在方阵中央,由士兵在前面突击,免得被项羽阵斩了兵团主将,导致整个军团的士气都受到打击。
就算项羽是霸王再世,就算项羽是恶来复生,就算项羽能够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万,难不成还能当十万,当五十万?就算用人头堆也能把项羽堆死,就算累也能把项羽累死!
四十万汉军分成八个兵团,每个兵团五万人,采用汉人与贵霜人、半岛土著混编的方式,除了吴起亲自统领的中军之外,黄飞虎、姜松、杨七郎、尚师徒、章邯、杨志、卢象升等七人各自统领一支兵团,何元庆则作为吴起的副将拱卫左右。
至于苏烈则与张郃率领了十万人马包抄撤退的巴比伦士兵去了,对于吴起来说,敌人不仅仅是项羽的大夏国,亚历山大的巴比伦王国同样是统一路上的绊脚石,既然有机会予以重创,又怎能放过这大好的机会?
何元庆催马提锤,引领着五千武卒向前奋力冲杀:“将士们给我杀,休要放走一名蛮夷!”
吴起在千军万马中高声下令:“传本帅命令,杀一名大夏士兵赏钱一千,杀一名大夏什长赐地一亩。杀一名大夏校尉赏黄金十两,赐良田十亩;斩一名大夏武将赏黄金五十两,赐良田百亩,封偏将头衔。得项羽尸体者赏黄金千两,良田百顷,封杂号将军,赐侯爵!”
“杀啊,屠蛮夷,斩项羽!”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吴起的激励之下,四十万汉军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挺起武器,踩踏的烟尘滚滚,以山呼海啸的阵势朝大夏军冲杀了上去。
“全军迎战!”
项羽催促胯下踢云乌骓,挥舞破城升龙戟,爆发出一声霹雳般的叱咤,身先士卒的朝汉军冲杀了上去,“将士们随我死战,有我项羽与尔等并肩作战,纵有百万之敌又如何?”
“杀啊!”
在项羽的引领下,八万大夏将士振作精神,鼓起勇气,举起刀枪奋力反击。
“嗖嗖嗖……”
随着双方阵脚逼近,各自乱箭齐发,相互爆射。
刹那间箭如飞蝗,数不清的弩箭携带着风声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碰撞折断声,中箭惨叫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项军只有八万人,其中弓箭手大约三分之一,数目大概在两万五千人左右。而汉军多达四十万,虽然只有五分之一的弓箭手,但数量却高达八万人左右,超过项军弓弩手三倍还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