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太学冤案(2 / 2)

张辰略微打量了一眼这位神色淡定的学生领袖,随后点点头道:“你们三人跟我来,其他太学生保持安静,不得闹事!”

他便带着三名太学生代表走进了御史台,王陶见张辰平息了学生闹事,心中颇为高兴,连忙命令安排房间。

不多时,王陶和六名侍御史以及三名太学生代表走进房内。

“请坐吧!”王陶很客气地请三人坐下。

三名太学生先自我介绍,他们分别叫做郑经、黄观、刘鉴,其中郑经是太学生领袖。

王陶点点头:“三位请说吧!为何要聚众击鼓?”

“我们是为太学舞弊案而来,希望朝廷能重审此案,还虞蕃一个清白!”

张辰心中略略有些复杂,原来是为虞蕃那桩案子。

虞蕃案的案情说简单倒也简单,起因是今年太学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自然需要选拔人才,故而开始对隶属于国子监的太学进行改革,制定了著名的“三舍法”,即是在太学原来的内舍外舍基础上,再增设一个上舍,又扩大了录取的人数,外舍两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扩大录取规模本身是好事,但变法派终究脱离不了自身士大夫的习气,善于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潜意识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投射进了太学这个象牙塔。

关于太学的新规定主要有三条,其一,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直接入学,而平民子弟则需经考试合格入学;其二,外舍生每季度要考试一次,考试优秀的升入上一等;其三,新招收的一百名上舍生再分为三等,上等直接授与官职,中等免礼部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免发解试。

从这三条规定已经不难看出,太学自此便从一个高雅的读书圣地,被污染成乌烟瘴气的晋身之地。因而新法颁布后,太学成了达官贵人子弟入仕的重要途径,而且竞争非常激烈,当然也有不少平民学生也不甘人后,削减了脑袋贿赂太学官员,以求获得好成绩,得以升入上一等。

一时间,“轻薄诸生矫饰言行,奔走于公卿之门若市矣”!太学的风气越变越差。

就在这个月初,平民百姓出身的太学生虞蕃击登闻鼓,举报学官考试不公,说太学的几名官员大肆收受贿赂,在每季度考试评等次的时候屡屡做手脚,如今在上舍的学生,“非以势得,即以利进”,而他虞蕃自己虽有真才实学,却因家境贫寒而数次被黜落。

紧接着,虞蕃还揭露了太学教学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将当今教育体制骂了个狗血淋头。

此事很快在东京城引发热议,但也有人说虞蕃是因为多次考试都不合格,未能晋升,所以上书举报太学官员。

天子赵顼收到汇报后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太学舞弊事关重大,于是下旨将此案交由开封府审理。

然而官官相护才是官场的现实,由于虞蕃在举报中,点名称自己的同学郑居中、章公弼二人,买通国子监直讲余化、王允,判国子监事沈季长等人,从而得以升补上舍,并称参知政事王安石的侄子,也就是弟弟王安国的儿子王方也曾走后门,这下可就捅了大篓子了。

此案涉及权倾朝野的王相公,权知开封府事许将自然是一阵头大,最终狠下心来选择了粗暴了事,不仅将那些被举报的人无罪释放,反倒把虞蕃抓了起来论罪,最终虞蕃经不住严刑拷打,在狱中用血写了个大大的“冤”字后,上吊自尽。

旁边侍御史孙良冷冷道:“为何虞蕃一定就是清白的?如果他真是挟心诬告呢?”

“胡说八道!”

太学生黄观拍桌子怒道:“虞蕃和我等在太学同窗三载,虽家境贫寒,却品学兼优,绝不是那种趋炎附势之徒!当今佞臣当道,肆意变革太学,致使贿赂舞弊成风,虞蕃不只是为自己发声,更是为我们这些贫寒士子发声,可你们官官相护,反而认定他有罪!世风日下,他除了以死抗争还能做什么?”

郑经连忙将黄观拉回来坐下,对王陶拱手道:“王中丞,我们情绪激动,失礼之处请见谅,但不知怎么能让御史台干预进来,重审此案?”

王陶乃是御史台主官,不能随意开口,于是便向张辰望去,只见张辰缓缓道:“首先我要告诉你们,这个案子开封府已经在审了,你们如果嫌进展迟缓,可以去开封府催促进度,却跑来御史台告状,你们是跑错地方了吧!”

“我们没有跑错地方,开封府我们已经去询问过,开封府执意认为虞蕃有罪,并且昨日已经结案了,我们不服,所以才要求由御史台来审理此案。”

张辰点了点头道:“如果是对开封府的审案判决不服,是可以向刑部或者御史台继续告状,既然你们击打了登闻鼓,而案中又涉及到太学生之死,属于比较重大的案情,御史台一般会接这个案子。

不过你们还需要做几件事,第一,这个案子对你们而言不属于告状,而应该是伸冤,所以你们要写伸冤书,而不是写状纸;第二,你们需要有两名五品以上官员担保;第三,你们不得以违法形式告状,比如说你们的聚众游行,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不会受理这个案子。”

三人对望一眼,郑经开口道:“我们可以散去,然后重新写伸冤书,但要五品以上官员担保,我们怎么找?”

张辰又道:“如果实在找不到官员担保,那么可以去皇城登闻院击鼓伸冤,如果那边肯受理此案,他们会把案子转来御史台或者其他省部,因为这个案子案情比较重大,曾被天子关注,如果你们运气不错的话,或许上面会要求三司会审。”

郑经大喜道:“那我们现在就去登闻院!”

王陶急道:“去登闻院你们三人就足够了,其他太学生立刻解散,不准再聚众示威!”

“学生明白了,多谢王中丞提醒,多谢张御史指点,我们告辞了!”

郑经倒也守信,他随即回去让太学生解散,各自回校,看热闹的万余名百姓见没什么意思,也纷纷散去了。

这时,王陶低声问张辰:“张御史觉得这个案子会重新再审吗?”

张辰沉吟一下道:“这件事涉及到王相公,只能看天子的态度了。”